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冬足文史

三冬足文史

汉书.东方朔传》:“东方朔字曼倩,平原 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后因以“三冬足文史”为禀赋聪颖、学业有成之典。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一顾重风云,三冬足文史。”


【典源】《汉书·东方朔传》:“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三十二万言。’”

【今译】 汉代东方朔字曼倩,为平原厌次人。武汉帝初即位,在天下征召品行好、有才学的人才,将予以破格任用。四方人士纷纷上书论述政事得失,自我吹嘘的数以千计,那些无甚见地的就留下书奏让其回去。东方朔初至京城,上书说:“臣朔少年失去父母,靠兄嫂养大。十三岁开始学书,三个冬天文史知识已足够了。十五岁学习击剑。十六岁学习《诗经》、《书经》,诵读了三十二万言。”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读书勤奋,学业有成。

【典形】 三冬、三冬文史、三冬学、三冬足、三冬足文史、文史三冬、旧学三冬、三冬足用。

【示例】

〔三冬〕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被玉轴之文章,三冬遽足。”

〔三冬文史〕 清·顾炎武《寄李生云霑》:“三冬文史常堆案,一室弦歌自掩扉。”

〔三冬学〕 唐·刘禹锡《酬乐天偶题酒瓮》:“三冬学任胸中有,万户侯须骨上来。”

〔三冬足〕 唐·杜甫《题柏学士茅屋》:“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三冬足文史〕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一顾重风云,三冬足文史。”

〔文史三冬〕 元·耶律楚材《壬午西城河中游春》之九:“文史三冬输曼倩,田园二顷忆渊明。”


猜你喜欢

  • 赤精

    同“赤帝子”。唐李白《广武古战场怀古》诗:“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清顾炎武《子房》诗:“归来遇赤精,奋戈起榛薄。”【词语赤精】   汉语大词典:赤精

  • 恶湿居下

    厌恶潮湿,却又自处于低洼之地。比喻行动与愿望相背。《孟子.公孙丑上》:“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词语恶湿居下】  成语:恶湿居下汉语大词典:恶湿居下

  • 闻会吟

    《文选》卷二十八南朝宋.谢灵运《会吟行》:“六行缓清唱,三调伫繁音。列筵皆静寂,咸共聆会吟。会吟自有初,请从文命敷。……”南朝宋.谢灵运有《会吟行》诗,歌颂会稽郡的幽美景色及杰出人物。后遂用为咏会稽之

  • 枕上华胥

    源见“华胥梦”。犹言一觉美梦。宋苏庠《诉衷情.渔父家风醉中赠韦道士》词:“溪上月,岭头云,不劳耕。瓮中春色,枕上华胥,便是长生。”

  • 机中锦字

    源见“织锦回文”。指晋 窦滔妻苏蕙所作织锦回文《璇玑图》。多泛指女子的书信或诗作,用以表现闺中人的哀怨离情。唐皇甫冉《春思》诗:“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词语机中锦字】  成语:机中锦字汉

  • 谢法曹

    《宋书.谢方明传》附《谢惠连传》:“惠连先爱会稽郡吏杜德灵,及居父忧,赠以五言诗十余首,文行于世……元嘉七年,方为司徒彭城王义康法曹参军。”南朝宋诗人谢惠连曾任法曹参军。后遂用为咏参军,也可用为咏诗才

  • 罄竹难书

    罄,作动词,尽取之意。罄竹难书,形容劣迹之多,即使把所有的竹子都制成竹简,也写不完其罪恶。王莽末,隗嚣于甘肃通渭聚兵数千,自称上将军,起兵应汉反莽。他在讨伐王莽的檄文中说:“新都侯王莽,欺辱天地,违反

  • 匹夫不可夺志

    见〔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词语匹夫不可夺志】  成语:匹夫不可夺志汉语大词典:匹夫不可夺志

  • 钳市

    源见“楚筵辞醴”。谓以铁制刑具束颈游街。指无端遭罪受辱。宋陆游《叹俗》诗:“风俗陵夷日可怜,乞墦钳市亦欣然。”【词语钳市】   汉语大词典:钳市

  • 夏五

    同“夏五郭公”。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公文介论乐府》:“中间岂无陶阴之误,夏五之脱?”【词语夏五】   汉语大词典: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