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镜

三镜

《佩文韵府》卷八十九“三鉴”下引《荀子》:“君子有三鉴:世、人、镜鉴。前惟顺,人惟贤,镜惟明。夏商之衰,不鉴于禹、汤也;周、秦之弊,不鉴于民下也;侧弁垢颜,不鉴于明镜也。”

北堂书钞》卷一三六汉.荀悦《申鉴》曰:“君子有三鉴:鉴乎古,鉴乎人,鉴乎镜。”

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太宗谓梁公(房玄龄)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亡一镜矣。’”(见《顾氏文房小说》第一册)

新唐书.魏征传》、《旧唐书.魏征传》及《资治通鉴》卷一九六太宗贞观十七年都有类似的记述。

所谓“三镜(或作鉴或鑑)”是指可以鉴正政令言行仪容的三个借鉴。唐太宗所说的“三镜”,铜镜为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了解并接受历代成败兴衰的经验教训;以人为镜,从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议中,可以总结自身言行的得失。借古鉴今,借人鉴己,这些对于一个人从政立身,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诗经.大雅.荡》中说:“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后汉书.寇恂传》中说:“董崇说恂曰:‘萧何守关中悟鲍生之言而高祖悦,今君当以前人为镜。’”这些都是重视借鉴的言论。“三镜”常用为治理国家,立身行事借鉴的典故。

宋.张舜民《谢赐资治通鉴表》:“远追三镜,坐振四经,顾一介之靡遗,与群贤而共乐。”


【词语三镜】   汉语词典:三镜

猜你喜欢

  • 鱼鸢

    同“鱼跃鸢飞”。明李东阳《题画》诗之二:“世间飞走各有性,诗人自古歌鱼鸢。”【词语鱼鸢】   汉语大词典:鱼鸢

  • 书仙籍

    参见:通仙籍

  • 橘树呼奴

    同“千头木奴”。唐郑谷《漂泊》诗:“鲈鱼斫脍输张翰,橘树呼奴羡李衡。”

  • 铸山煮海

    指吴王刘濞(bì壁)开山里铜矿铸造钱币,煮海水熬制食盐。后以此典指大肆积聚钱财;或比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刘濞(前215——前154年),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刘邦侄子,封吴王(辖地今安徽、江苏、浙江等

  • 昌户

    《史记.周本纪》:“〔太任〕生昌,有圣瑞。”张守节正义引《尚书帝命验》:“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酆,止于昌户。其书云:‘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

  • 生子当如李亚子

    后梁朱温赞颂后唐李存勖才干的话。宋代朱熹《资治通鉴.纲目》:“晋王李存勖,攻梁夹寨破之。朱温闻之,惊叹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亚子:李存勖幼时之名。克用:亚子父。

  • 三缄

    同“三缄其口”。晋葛洪《抱朴子.疾谬》:“昔陈灵之被矢,灌氏之泯族,匪降自天,口实为之。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三缄之戒,岂欺我哉!”明沈德符《野获编.刑部》:“子韦布之士,岂知国家大计,宜从此三缄,无自

  • 和氏

    源见“和氏之璧”。借指识才之士。晋葛洪《抱朴子.塞难》:“夫见玉而指之曰石,非玉之不真也,待和氏而后识焉。”亦借指美玉。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晁采琬琰,和氏出焉。”汉扬雄《甘泉赋》:“前殿崔巍兮,和

  • 鄂君

    源见“鄂君被”。鄂君子晳美姿容,因以为美男子的通称。唐李商隐《碧城》诗:“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词语鄂君】   汉语大词典:鄂君

  • 仲舒不窥园

    源见“目不窥园”。借指专心苦读。明姚夔《目耕卷为刘居士题》诗:“仲舒不窥园,挟策身自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