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教而诛

不教而诛

原作“不教而杀”,指事先不进行教育,出了差错即予严厉惩罚。孔子的学生子张问他,怎样才可以从政。孔子回答他说,要尊五美,屏四恶。在解释何谓五美之后,子张又问什么叫四恶。孔子回答道,平时不进行教育,一犯有错误就杀戳,叫做虐;不加申诫,便要成绩,叫做暴;起先懈怠,突然规定限期叫做贼;同是给人以财物,出手悭吝,叫做小家子气。

【出典】:

论语·尧曰》:“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诫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例句】:

《荀子·富国》:“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偏正 事先不进行教育,一出错或犯法就惩罚或处死。语本《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鲁迅《书信集·致钱玄同》:“故即取东大国学院御定之‘成仁主义’,提出‘~’之手续,其意在惩罚某公,而非与注册部有斤斤较量之意者也。”△贬义。多用于残暴方面。也作“不教而杀”。


【词语不教而诛】  成语:不教而诛汉语词典:不教而诛

猜你喜欢

  • 燎麻照读

    唐.李延寿《南史.刘峻传》:“峻,字孝标,居贫不自立,与母并出家为尼僧,既而还俗。峻好学,寄人庑(wǔ堂周的廊屋)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爇(ruò燃烧)其须发,及觉复读,其精力如

  • 青帝子

    同“青帝”。宋刘翰《桂殿秋.寿于湖先生》词:“青帝子,碧莲宫。不驾云车骑白龙。”

  • 苏章负笈

    《太平御览》卷七一一引谢承《后汉书》:“苏章字士成,北海人,负笈(音jí,书箱)追(追从,跟随)师,不远千里。”按:《后汉书.苏章传》作“字孺文,扶风平陵、人。”或云“负笈追师”事在旧注中。东汉人苏章

  • 忆牵黄犬

    同“叹黄犬”。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 九鼎沦泗

    指周朝传国宝九鼎中之一只,沉落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下的泗(sì四)水中。战国末年,秦朝灭了周朝,周朝九只宝鼎归属了秦朝。有人说宋国的太丘(今河南永城西北)社坛沦陷时,宝鼎沉没在彭城下的泗水中。秦始皇巡

  • 三公梦

    源见“丁固梦松”。将登三公的梦兆。用以咏松。清 丘逢甲《韩山书院新栽小松》诗之二:“何须定作三公梦,且养贞心共岁寒。”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意谓旅行之客喝了饯别之酒上路,一觉醒来,在船上见到的只是岸柳、晓风、残月而已。 形容旅途的凄清况味和旅人的寂寞情怀。语出宋.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 薄寒中人

    《楚辞.九辩》:“?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薄寒,轻寒。寒气虽轻,但身体衰病之人也常经受不起。后常喻人在衰落或患难中经受不住轻微打击。宋.苏轼《苏轼诗集》十七《九月黄楼作》诗:“薄寒中人老可畏,热酒浇

  • 鸣凤飞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正于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晋.杜预注:“雄曰凤,雌曰皇,雄雌俱飞,相和而鸣

  • 平阳舞

    同“平阳歌舞”。唐赵彦昭《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林间花杂平阳舞,谷里莺和弄玉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