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汾河曲”。唐太宗《临洛水》诗:“岂必汾阴曲,秋云发棹歌。”
宋陆游的读书室。陆游《书巢记》:“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同“百二山河”。金元好问《岐阳》诗之二:“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见“百二山河”。金·元好问《岐阳》诗之二:“~莫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词语百二关河】 成语:百二关河汉语大词典:百二关
《庄子.徐无鬼》:“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郭象注:“马以过分为害。”成玄英疏:“害马者,谓分外之事也。”后因以“害马”喻指有危害性的事物。晋孙绰《游天台山赋
源见“访戴”。指乘兴访友。元李孝光《满庭芳.赋醉归》词:“笑子猷访戴,待到门,兴尽归休。”【典源】《艺文类聚》卷二引晋·裴启《语林》曰:“王子猷居山阴,大雪夜,眠觉,开室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
同“獭祭鱼”。清钱谦益《姚叔祥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诗:“石言雁字并纷如,点鬼穷时又祭鱼。”【词语祭鱼】 汉语大词典:祭鱼
同“九折险”。清吴伟业《送张玉甲宪长之官邛雅》诗:“岷 峨凄怆百蛮秋,路折邛崃 九坂愁。”
同“轨文”。南朝 梁江淹《齐太祖诔》:“金汤无险,轨书攸同。”【词语轨书】 汉语大词典:轨书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原为晏子的话,指人考虑问题总有不周到之处。智者:聪明人,有见识的人。千虑:多次考虑。失:差错。指聪明人对问题虽然千百次考虑,但也会出
《老子》:“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王弼注:“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也;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吴澄注:“和,犹平也,掩抑之意;同,谓齐等而与之不异也。镜受尘者不光,凡光者终必暗,故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