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二疏还乡

二疏还乡

二疏,西汉大臣疏广和侄子疏受,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人。汉宣帝时,疏广任太子太傅,疏受任太子少傅。叔侄同任太子的老师,朝廷上下以为美谈。5年后,太子12岁,已通晓《论语》和《孝经》。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知足者不会遭受羞辱,适可而止者不会陷于困境。’‘功成身退,合于天道。’现在我们岁俸二千石,功成名就,此时不辞官,恐后悔不及。我们告老辞官,返回故乡,以终天年,不是很好吗?”疏受叩头从命。后来皇帝批准他们告老还乡,赐给黄金20斤,太子赠给黄金50斤。在东都门外为二疏送行的车有几百辆。人们都交口称赞他们有贤德。后以此典称颂功成身退的美德。

【出典】:

汉书》卷71《疏广传》3039、3040页:“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广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字公子,……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知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

【例句】:

晋·张协《咏史》:“蔼蔼东都门,群公祖二疏。” 北周·庾信《奉和赵王隐士》:“洛阳征五隐,东都别二贤。” 唐·魏征《隋书·韦世康传》:“欲追纵二疏,伏奉尊命。” 唐·李白《拟古十二首》之5:“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 唐·杜甫《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唐·吴筠《览古》:“二疏返海滨,蒋诩归林园。” 唐·白居易《长乐亭留别》:“优诏幸分四皓秩,祖筵渐继二疏欢。” 唐·蒋防《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退迹依三径,辞荣继二疏。” 唐·杜光庭《怀今古》:“君不见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君不见二疏辞汉飘飘归故林。” 宋·陈师道《上晁主客》:“两疏父子共含香,不独家荣国有光。” 宋·沈瀛《减字木兰花·二劝》:“酒巡未止,听说二疏归可喜。” 宋·刘克庄《水龙吟·寿赵癯斋》:“昔人风雅谁高,二疏盛日还乡里。”


猜你喜欢

  • 唯命是从

    亦作“唯命是听”。原指执行命令,不敢违反。后则泛指跟在他人后面,叫怎样就怎样的种种表现。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以郑国背盟向晋而率师伐郑。三个月后,攻克郑国国都。郑襄公脱去上衣,牵着羊以迎接楚王,说,我

  • 随骥尾

    同“附骥尾”。亦以咏苍蝇。清蒋深《蝇》诗:“未容随骥尾,先欲乱鸡鸣。”

  • 临岐哭

    同“临岐泣”。清周闲《端正好.题隆公竹舍诵经图》套曲:“归杨亦动临岐哭,礼佛聊明回首非。”

  • 安仁衰鬓

    同“安仁愁鬓”。清陈书《登吴山晚宿卓氏园》诗:“一忆春前一惆怅,安仁衰鬓怨蹉跎。”

  • 拔乎其萃

    见〔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 顶缸

    明.江盈科《雪涛小说.嫁祸》,:“金陵上清河一带善崩。太祖(朱元璋)患之。皆曰猪婆龙窟其下,故尔。工部欲闻于上,然疑‘猪’犯国姓(朱),辄诡称大鼋为害。上恶其同‘元’字,因命渔者捕之,杀鼋几尽。先是渔

  •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

    见〔贵为天子,富有天下〕。

  • 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偏听:只听一方面的话。任:任用。 只听一方面的话,一定产生诈伪;只信任个别的人,必然酿成祸乱。语出《史记.邹阳列传》:“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者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梁书

  • 长倩赠刍

    《西京杂记》卷五:“公孙弘以元光五年为国士所推,上为贤良。国人邹长倩以其家贫,少自资政,乃解衣裳以衣之,释所著冠履以与之,又赠以刍一束、素丝一襚、扑满一枚,书题遗之曰:‘……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士

  • 悲麟

    源见“绝麟”。感叹生不逢辰,理想不能实现。唐李商隐《失题》诗:“斯文虚梦鸟,吾道欲悲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