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貌取人

以貌取人

指孔子只看子羽相貌丑陋,没有正确认识他的为人。后以此典形容仅根据对方外貌来认定人,就要出差错。子羽(前512年——?),复姓澹(Tán谈)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城)人。孔子学生,春秋末儒者。当初,澹台子羽要来侍奉孔子,从事学习。孔子见他相貌丑陋,以为才质低下,不愿收留。后来勉强收他做学生。澹台子羽受完学业,回去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德行,从来不走邪路,不是因为公事不会见官员。澹台子羽名声在诸侯传扬,孔子听到这些事,感叹说:“我只凭外貌来衡量人才,就错看了子羽。”

【出典】:

史记》卷67《仲尼弟子列传》2206页:“孔子闻之,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例句】: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104《封常清传》:“公若方圆取人,则士大夫所望;若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矣。” 清·李汝珍《镜花缘》18回:“究竟是他受业之师,况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学问岂能悬殊?若以寻常老秀才看待,又是以貌取人了。”


见“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镜花缘》18回:“究竟是他受业之师,况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学问岂能悬殊? 若以寻常老秀才看待,又是~了。”


【词语以貌取人】  成语:以貌取人汉语词典:以貌取人

猜你喜欢

  • 日久见人心

    元.无名氏《争报恩》一折:“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因以“日久见人心”形容相处的时间长了,经历的事情多了,才能了解人的心地如何。《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假如王莽早死了

  • 宫猫触鼎,觅句迁官

    参见:猫儿狗子

  • 人谁无过

    人又有谁没有过失? 表示任何人都免不了有过错。语出《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宋.苏轼《上皇帝书》:“且大时不齐,人谁无过?国君含垢,至察无徒。”【词语人谁无过】  成语:

  • 寝皮食肉

    源见“食肉寝皮”。用以形容仇恨极深。清洪昇《长生殿.骂贼》:“纵将他寝皮食肉也恨难劖。”亦借指勇武的行为或精神。金元好问《射虎》诗:“寝皮食肉男儿事,未分书生袖手闲。”见“食肉寝皮”。【词语寝皮食肉】

  • 分形同气

    《吕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谓形体各别,气息相通。后以“分形同气”形容父母与子女关系亲密。亦用于兄弟间。三国 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

  • 弹冠振衣

    源见“弹冠相庆”。又《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喻将欲出仕。《后汉书.李固传》:“是以岩穴幽人,智术之士,弹冠振衣,乐欲为用,四海欣然,归服圣德。”并列 弹去帽子、衣服上的灰尘。后

  • 天堑投鞭

    源见“投鞭断流”。形容兵马众多,势力强大。明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诗:“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比喻内心忐忐不安。语出《水浒全传》二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寻思道:‘既是好意请我吃酒,如何却这般相待,不许人动身?’”《二刻拍案惊奇.满少卿饥附饱飏》:“心里真似十五个吊

  • 枕流意

    源见“漱石枕流”。谓归隐山林的意愿。唐薛涛《酬雍秀才贻巴峡图》:“感君识我枕流意,重示瞿塘峡口图。”

  • 小受大走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之省。谓轻打就忍受过去,重打就逃走。旧时认为这是子女受到父母惩罚时应有的孝顺态度。《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宋.陆九渊《经德堂记》:“舜小杖则受,大杖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