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余音绕梁

余音绕梁

形容优美的歌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韩国歌女韩娥东向赴齐国,因为没有粮食,只好卖唱乞食。她离开后,歌声仍在梁间环绕,三日不绝,人们都以为她还留在当地。有一次她路过客栈,受到人侮辱,韩娥便长歌当哭,整个村庄的人都被感动得悲不自胜,以致三天都不想吃饭,并马上把她追回。这时,她又放喉高歌,使得整个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情不自禁地载歌载舞,忘了先前的悲哀。当地人们送她厚礼,打发她离开那里。所以那个地方的人们至今擅长仿效韩娥的调子唱歌。

【出典】: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善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例句】:

宋·孙觌《长乐寺》诗:“雍门已陈迹,余音空绕梁。” 清·刘鹗《老残游记》2回:“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


见“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宋·孙觌《长乐寺》:“雍门已冻迹,余音空绕梁。”


解释梁:房梁。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韵味深长。也可用来比喻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战国时期,薛谭在秦青那里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学完,薛谭就自认为已经学得不错了,打算辞别而归。秦青并没有挽留他,而是为他在郊外饯行。饯行时,秦青拍击着乐器,唱出了悲哀的歌曲,歌声振动了树木,阻止了流动的白云。薛谭一听,知道自己差得还太远,便请求回去继续学习。

秦青说:“从前,韩娥向东去齐国,没有粮食吃了,经过雍门的时候,便卖唱求食。韩娥离开后,她的歌声仍然萦绕着房梁,三天都没有断绝,旁边的人还以为唱歌的人并没有离开。韩娥经过旅店,旅店的人欺负她。韩娥感到很痛苦,便放声哀哭,她的哭歌让乡里的老老少少都感到悲痛,留着眼泪相向而站,以至于三天都不进饮食。韩娥离开后,乡里的老少急忙去把她追回来,她又长声欢歌,使得大家都踊跃舞蹈,忘记了以前的哀愁。然后,人们赠送给她食物,送她上路。至今雍门附近的人们善于唱歌,善于哀哭,就是模仿韩娥的缘故。”薛谭听后,再也不说回家的话了。

例句

他的演唱,真是让人觉得余音绕梁,意犹未尽啊!


【词语余音绕梁】  成语:余音绕梁汉语词典:余音绕梁

猜你喜欢

  • 九九登高

    《太平御览》卷三二引《续齐谐记》曰:“汝南桓景随费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茱萸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牛、羊一时

  • 白玉楼

    源见“玉楼受召”。用为文人逝世的典故。宋岳珂《桯史.王义丰诗》:“碧纱笼底墨才干,白玉楼中骨已寒。”【词语白玉楼】   汉语大词典:白玉楼

  • 敲牛角

    源见“宁戚饭牛”。指怀才不遇的失意伤叹。唐李咸用《秋日送严湘侍御归京》诗:“谁听宁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

  • 箕风毕雨

    同“毕雨箕风”。南朝 梁吴均《八公山赋》:“神基巨镇,而卓荦荆 河,箕风毕雨,育岭生峨。”并列 古时认为月亮经过箕星座时风多,经过毕星座时雨多。比喻人的好恶各有不同。后用以颂扬统治者如好风好雨能体察民

  • 汉阴灌

    同“汉阴灌园”。明何景明《立春日作》诗:“心存汉阴灌,躬学南阳耕。”【词语汉阴灌】   汉语大词典:汉阴灌

  • 掌中人

    源见“掌上舞”。称体态轻盈善舞的女子。明何景明《大梁行》:“红妆不让掌中人,珠履皆为门下客。”【词语掌中人】   汉语大词典:掌中人

  • 玩时愒日

    同“玩愒”。清谭嗣同《仁学》一:“由此类推,无往而非玩时愒日,即幸而得至百年,无形中已耗其强半。”见“玩岁愒日”。【词语玩时愒日】  成语:玩时愒日汉语大词典:玩时愒日

  • 腰缠十万钱

    同“腰缠万贯”。清黄遵宪《咏物》之二:“想仍水击三千里,岂羡腰缠十万钱。”

  • 支石

    同“支机石”。明陈汝元《金莲记.量移》:“知甚日菱花重照,知甚日支石还投。”【词语支石】   汉语大词典:支石

  • 鼓瓠巴瑟

    源见“瓠巴鼓瑟”。谓演奏高妙的音乐。清 黄鷟来《冬日陈桐皋招同诸公泛舟》诗:“不然或鼓瓠巴瑟,顷刻出听群游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