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元龙百尺楼

元龙百尺楼

源见“元龙高卧”。指抒发壮怀之处。宋陆游《秋思》诗:“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亦泛指高楼。宋苏轼《次韵答邦直子由》:“恨无扬子一区宅,懒卧元龙百尺楼。”


偏正 元龙,东汉陈登,字元龙。语本《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刘备)曰“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后借指抒发壮怀的登临处。宋·陆游《秋思》:“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褒义。用于可望远的楼台。也省作“元龙楼”。


【典源】《三国志·魏书·吕布臧洪传》:“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今译】 陈登,字元龙,很有威名。有一次许汜与刘备在荆州牧刘表处一起评论天下人物,许汜说:“陈元龙是江湖间的豪士,未去掉粗豪之气。”刘备问他:“你说他粗豪,有什么事实吗?”许汜说:“我过去因避乱经过下邳,去见元龙,元龙毫无待客人的礼节,好久不与我说话,自己睡在大床上,让客人我睡在下床。”刘备说:“你也被人称为国士,现今天下大乱,帝王流离失所,你正应该忧国忘家,以天下为己任,可你只顾置田买房,议论毫无可采之处,这正是元龙所厌弃的,他怎么会答理你呢?要是我,打算自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在地下,岂止上下床的分别呢?”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志向远大,豪放不羁,不屑与世俗之人来往。

【典形】 百尺高眠、百尺楼、陈登豪气、床上下、大床、高枕元龙、豪气似元龙、湖海陈侯、湖海楼、湖海元龙、楼上元龙、上下床、卧元龙、元龙百尺楼、元龙床、元龙高卧、元龙豪气、元龙湖海、小床卧客、卧高楼、元龙意气、陈登傲、高卧元龙、大床独卧、百尺高楼、英雄湖海、湖海兴、湖海士、卧床高、陈登卧上床、百尺并元龙、元龙湖海交、湖海豪气。

【示例】

〔百尺高眠〕 清·潘来《白雪楼》:“百尺高眠四海空、沧溟文坫夙称雄。”

〔百尺楼〕 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云有百尺楼,归寄北窗傲。”

〔陈登豪气〕 清·王时宪《旅舍感怀》:“百尺楼头且高卧,陈登豪气未全除。”

〔床上下〕 清·钱谦益《元日杂题长句》:“客至敢论床上下,老来只辨路西东。”

〔大床〕 宋·陆游 《龟堂独坐遣闷》:“大床不解除豪气,凡眼安能识贵人。”

〔高枕元龙〕 清·黄鷟来《岁暮杂感》:“遥林残雪带川光,高枕元龙上下床。”

〔豪气似元龙〕 宋·黄庭坚《次韵杨明叔见饯》:“今年贫到骨,豪气似元龙。”

〔湖海陈侯〕 宋·苏轼《陈伯比和回字》:“田里冯生宁屑去,湖海陈侯犹肯来。”

〔湖海楼〕 宋·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自榜天而行斗牛之渚,便拔地而起湖海之楼。”

〔湖海元龙〕 宋·张元干《希道使君弭节合沙馆》:“湖海元龙公辈流,何劳老手镇方州?”

〔楼上元龙〕 金·元好问 《寄希颜》:“粗疏潦倒今如此,楼上元龙莫笑人。”

〔上下床〕 宋·陈与义《游岘山再赋》:“平生仰止勤,不但上下床。”

〔元龙百尺楼〕 宋·苏轼《赵令晏崔白大图》:“好卧元龙百尺楼,笑看江水拍天流。”

〔元龙床〕 清·王士禛《述旧赠刘公㦷吏部》:“仆忝庞公交, 时登元龙床。”

〔元龙高卧〕 清·文廷式《翠楼吟》:“元龙高卧,便冷眼丹霄,难忘青琐。”

〔元龙豪气〕 清·蒲松龄《荒园小构落成》:“世事依稀春梦婆,元龙豪气半消磨。”

〔元龙湖海〕 元·白朴《木兰花慢》:“忆元龙湖海,尊俎地,笑谈间。”


【词语元龙百尺楼】  成语:元龙百尺楼汉语词典:元龙百尺楼

猜你喜欢

  • 梅公去汉

    源见“吴市隐”。谓遁隐以避乱政。宋陆游《梅子真泉铭》:“梅公之去汉,犹鸱夷子之去越也。”

  • 床头钱

    南朝 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五:“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后因称买酒之钱为“床头钱”。唐岑参《郡斋南池招杨辚》诗:“闲时耐相访,正有床头钱。”【词语床头钱】   汉语大词典:床头钱

  • 黄绢词

    源见“绝妙好辞”。指优美的文辞。南朝 陈徐陵《与李那书》:“所睹黄绢之词,弥怀白云之颂。”唐皇甫冉《洪泽馆壁见故礼部尚书题诗》诗:“底事洪泽壁,空留黄绢词?”【词语黄绢词】   汉语大词典:黄绢词

  • 淮阳绩

    源见“卧治”。谓清简无为,政绩显著,为人所称颂。宋刘敞《睡起》诗:“愧无淮阳绩,高卧亦终年。”【词语淮阳绩】   汉语大词典:淮阳绩

  • 若士

    源见“汗漫游”。代指仙人。唐唐彦谦《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诗:“长忆映碑逢若士,未曾携杖逐壶公。”【词语若士】   汉语大词典:若士

  • 祸水灭火

    旧题汉.伶玄《飞燕外传》:“汉赵飞燕有妹合德,美容貌,成帝(西汉成帝刘骜)召入宫,有宣帝(西汉宣帝刘询)时披香博士(官名)淖方成,在帝后唾曰:‘此祸水也,灭火(据五行家说,汉以火德而王,灭火即指灭汉)

  • 椿灵

    源见“椿年”。称人长寿。明张居正《答上师徐存斋并附与诸公书》之二八:“仰惟椿灵之算,始七十有八。闻侍御者言,聪明步履,视昔益健,新壮少年不及也。”【词语椿灵】   汉语大词典:椿灵

  • 蜩鷃

    源见“榆枋之见”。蝉与斥鷃。喻识浅志小之人。或用为谦词。唐白居易《反鲍明远白头吟》:“譬如蜩鷃徒,啾啾啅龙鹏。”

  • 烟云过眼

    比喻转瞬即过,不留痕迹。宋赵蕃《淳熙稿·观祝少林所藏画》诗: “烟云过眼还收去,怯似凭栏立久时。” ●宋苏轼《宝绘堂记》: “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生死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谬,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

  • 倒持泰阿,授之以柄

    泰阿:古代宝剑名。泰,一作“太”。把宝剑倒拿着,剑柄给了别人,锋刃对着自己。比喻随意地把权力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语本《汉书.梅福传》“倒持泰阿,授楚其柄”。颜师古注:“言秦无道,令陈涉、项羽乘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