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变法维新,相秦十年,引起了秦王朝宗室贵戚的怨恨反对。一次,赵良来见商鞅,“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同腋,指狐腋下之皮);千人之诺诺(顺从意志连声答应),不如一士之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武王谔谔(此指广开言路,倾听意见)以昌,殷纣墨墨(同默默,此指高压统治,取缔言论自由)以亡。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赵良自称)请终日正言而无诛(责备,责罚),可乎?’”

稍早于司马迁的韩婴在《韩诗外传》卷七第八章中有这样的记述:“赵简子有臣曰周舍,立于门下三日三夜。简子使人问之,曰:‘子欲见寡人何事?’周舍对曰:‘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从君之后,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月有成也,岁有效也。’简子居则与之居,出则与之出。居无几何,而周舍死。简子如丧子。后与诸大夫饮于洪波之台,酒酣,简子涕泣。诸大夫皆出走,曰:‘臣有罪而不自知也。’简子曰:‘大夫皆无罪。昔者吾友周舍有言,曰:“千羊之皮不若一狐之腋,众人之唯唯不若直士之谔谔。昔者商纣默默而亡,武王谔谔而昌。”今自周舍之死,吾未尝闻吾过也。吾亡无日矣。是以寡人泣也。’”此事又见汉.刘向《新序.杂事一》。

赵良的意思是说,统治者倾听大臣反映意见的重要,而臣下能直言敢谏则是极可贵的。

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杨仆射书》:“而朝中大议,未曾矜论;清禁嘉谋,安能相及。谔谔非周舍,容容类胡广。”


猜你喜欢

  • 胥怒

    同“胥涛”。清赵执信《雨中钱塘登舟》诗:“潮如万山雪,胥怒殊未休。”

  • 陈宝

    源见“陈宝雄”。借指帝业。清王士禛《怀古诗三篇》之一:“七雄既龙斗,陈宝归嬴秦。”【词语陈宝】   汉语大词典:陈宝

  • 砺带之盟

    源见“河山带砺”。指汉代封爵之盟誓。谓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明史.顾时吴祯薛显等传赞》:“圭裳之锡固足酬功,而砺带之盟不克再世,亦可慨矣夫。”

  • 衔玉

    同“衔璧”。《后汉书.公孙述传论》:“及其谢臣属,审废兴之命,与夫泥首衔玉者异日谈也。”【词语衔玉】   汉语大词典:衔玉

  • 郑三绝

    同“郑虔三绝”。清唐孙华《挽王随庵先生》诗之一:“才名其拟郑三绝,翰札争夸顾八分。”【词语郑三绝】   汉语大词典:郑三绝

  •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讲的人不知疲倦,听的人若无其事。形容不注重效果,徒费唇舌。宋.陆游《跋柳氏训序》:“方玭之为是书也,璨已长矣,诗曰:

  • 祸水灭火

    旧题汉.伶玄《飞燕外传》:“汉赵飞燕有妹合德,美容貌,成帝(西汉成帝刘骜)召入宫,有宣帝(西汉宣帝刘询)时披香博士(官名)淖方成,在帝后唾曰:‘此祸水也,灭火(据五行家说,汉以火德而王,灭火即指灭汉)

  • 丹心捧日

    源见“捧日”。形容一心忠于皇帝。唐李绅《到宣武三十韵》:“白发侵霜变,丹心捧日惊。”

  • 种秫

    《宋书.陶潜传》:“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又见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晋陶潜性嗜酒,为彭泽县令时,令县吏将公田全部种秫(黏高梁,可酿

  • 高步通衢

    见“高步云衢”。《晋书·石龙载记上》:“朕闻良臣如猛兽,~而豺狼避路,信矣哉!”【词语高步通衢】  成语:高步通衢汉语大词典:高步通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