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却死香

却死香

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聚窟洲》:“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之地,地方三千里,北接昆仑二十六万里,去东岸二十四万里,上多直仙、灵官,宫第比门,不可胜数,及有狮子、辟邪、凿齿、天鹿长牙铜头铁额之兽。洲上有大山,形似神鸟之象,因名之为‘神鸟山’。山多大树,与枫木相类,而花叶香闻数百里,名为‘反魂树’。扣其树,亦能自作声,声如群牛吼,闻之者皆心震神骇。伐其木根心,于釜中煮,取汁更微火煎如黑饧状,令可丸之,名曰‘惊精香’,或名之为‘震灵丸’,或名之为‘反生香’,或名之为‘震檀香’,或名之为‘人鸟精’,或名之为‘却死香’,一科六名。斯灵物也,香气闻数百里,死者在地,闻香气乃活,不复亡也。”可参阅《太平御览》卷八八六“妖异部”“魂魄”引东方朔《十洲记》。

据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说,西海聚窟洲上生长着一种象枫树一样的树,这种树名叫“反魂树”。树的花和叶极香,在数百里之外都可以闻到。如果取树根的木心加水在锅中煮,取汁再用微火熬成糖饴状,然后制成丸,这就是“惊精香”,又叫做“反生香”、“却死香”等等。这种灵丹,香气远闻数百里,人死了,一闻到这种香气,便立刻能够复活。

这些虽然都是无稽之谈,但作为一个古代故事,后以“却死香”、“返生香”、“返魂香”等常用为还魂复活的典故。

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卷四《寓怀》诗:“草为回生种,香缘却死薰。”即用此事为典。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洲迷聚窟,何来却死之香?海失灵槎,不获回生之药。”

宋.王禹偁《芍药》诗:“羽客谱传尸解术,仙家重燕返魂香。”


【词语却死香】   汉语词典:却死香

猜你喜欢

  • 赐无畏

    唐张固《幽闲鼓吹.裴休》:“裴公 休在相位,一日奏对,宣宗曰:‘今赐卿无畏,有何贮画言之。’”唐、五代间,因称皇帝许大臣得以尽言、无所畏惮为“赐无畏”。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俗说唐、五代间事,每

  • 盐梅舟楫

    源见“盐梅和鼎”、“傅说霖”。盐和梅调和,舟和楫配合,喻指辅佐的贤臣。元 柯丹丘《荆钗记.春科》:“际风云,盐梅舟楫,一德务臣君。”并列 咸与酸调和,舟与楫配合。比喻辅佐的贤臣。元·柯丹邱《荆钗记·春

  • 长枕大被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让皇帝宪传》:“初,帝(唐睿宗李显,高宗第八子)五子(睿宗有五子。长子李宪,以固辞让帝位,死后追谥为让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为睿宗第三子,因起兵诛灭韦后之乱而即位)列第东都

  • 老莱嘉耦

    汉.刘向《列女传.楚老莱妻》:“莱子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葭墙蓬室,木床蓍席,衣缊食菽,垦山播种……楚王驾至老莱之门。老莱方织畚。王曰:‘寡人愚陋,独守宗庙,愿先生幸临之。’……老莱子曰:‘诺。’……妻曰

  • 孺子贫

    《后汉书.徐稚传》:“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东汉人徐稚字孺子,自幼务农,虽德才超群却不应征聘,被誉为高士。后以“孺子贫”代指贤才

  • 华亭清唳

    源见“华亭鹤唳”。指鹤的鸣声凄清。金元好问《浩然师出围城赋鹤诗为送》:“辽海故家人几在,华亭清唳世空怜。”

  • 反璧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三十六年,“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镐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

  • 袁安坠睫

    《后汉书.袁安传》:“安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权,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自天子及大臣皆恃赖之。”后汉和帝时,帝年幼小,懦弱无能,朝中大权落在外戚手中,司徒袁安每朝见君王议论国事时,

  • 诙谐割肉

    《汉书.东方朔传》:“伏日,诏赐从官肉。太官丞日晏不来,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当早归,请受赐。’即怀肉去。太官奏之。朔入,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谢。上曰:‘先

  • 蛊惑人心

    蛊(gǔ古):传说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使互相吞食,最后剩下不死的叫蛊。 蛊惑:毒害;迷惑。常指用不正当方法来鼓动和迷惑、毒害人们的思想情绪。 博尔辉(?-1651年),又作博尔惠,姓他塔喇,满洲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