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

比喻利害关系密切,休戚与共。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曾借道于虞以伐虢,虞大夫宫之奇谏之不听,致使虢失下阳之地。三年后,晋献公再次借道伐虢。宫之奇知道后,又向虞君进谏。他说,虢国是我国的领邦和屏障,虢如被灭,虞国也要跟着灭亡。俗话说,“唇亡齿寒”,正是指的我国和虢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虞君没有采纳宫之奇的建议,当年冬,晋国在灭虢之后的还师途中,又顺便灭掉了虞国,应验了宫之奇的预言。

【出典】: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例句】:

战国策·韩二》:“唇揭者其齿寒。” 唐·卢照邻《五悲·悲穷通》:“毛落须秃,无叔子之明眉;唇亡齿寒,有张仪之羞舌。”


并列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语出《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鳌拜:遏公啊,你要明白,我一旦倒台了,下一个就是你。~哪!”△描写关系密切。→唇齿相依 巢毁卵破 息息相关↔相忘江湖。 也作“唇竭齿寒”。


【典源】《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今译】 春秋时,晋侯又一次向虞国借道去攻伐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向虞公进谏说:“虢国是我国的邻邦; 虢国若亡,虞国也不保。不能迁就晋国的贪心而招致祸患。过去曾借路给晋,已经过分了,怎能再借呢? 谚语说‘颊骨与牙床相互依存,嘴唇没有了牙齿就觉寒冷’,正好说明虞、虢两国的关系。”而虞公不听谏言,后晋借道先灭虢,返回时又灭虞。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彼此利害相关,互相紧密依存。

【典形】 齿寒、唇齿、唇齿国、唇亡、辅车、暮虢朝虞、唇亡齿枯、唇齿邦、唇齿累、忌唇齿。

【示例】

〔齿寒〕 清·王摅《落齿用昌黎韵》:“齿寒由唇亡,唇在今何恃。”

〔唇齿〕 唐·高适《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唇齿国〕 唐·杜甫《赠李八秘书别》:“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唇亡〕 清·黄遵宪《再述》之二:“岂有行人真坐罪,忍看邻国到唇亡。”〔辅车〕 宋·刘筠《受诏修书述怀感事》:“处未加骈拇,于中或辅车。”

〔暮虢朝虞〕 金·元好问《俳体雪香亭杂咏》之二:“洛阳城阙变灰烟,暮虢朝虞只眼前。”


【词语唇亡齿寒】  成语:唇亡齿寒汉语词典:唇亡齿寒

猜你喜欢

  • 雁去鱼来

    源见“雁足书”、“鱼传尺素”。指书信往来。明 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见“雁来鱼去”。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传恨词。”【词语雁去鱼来】

  • 国棋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一行公不解弈,因会燕公宅,观王积薪棋一局,遂与之敌,笑谓燕公曰:‘此但争先耳,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棋。’”后因以“国棋”称誉棋艺高超者。宋刘克庄《贺新郎.傅相生

  • 多岐

    岐,通“歧”。同“多歧”。唐许浑《晓发鄞江北渡寄崔韩二先辈》诗:“南北信多岐,生涯半别离。”唐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多岐空扰扰,幽室竟伥伥。”【词语多岐】   汉语大词典:多岐

  • 素衣化缁

    自的衣服变成了黑的,形容灰尘很多,比喻尘埃污染。晋代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金元好问《自邓州幕府暂归秋林》诗:“归来应被青山笑,可惜缁尘染素衣。”均兼喻清白的操守遭到污染。

  • 掩鼻

    泛指因嫉妒而阴谋陷害别人。魏王送给楚王一个美女,楚王非常喜欢她。楚王夫人郑袖看到楚王非常喜欢那个美女,也喜欢她,而且还比楚王更喜欢。凡是鲜艳衣服以及各种玩好只要她喜欢便都送给她。这使楚王对郑袖十分满意

  • 禁脔

    《世说新语.排调》:“孝武属王珣求女婿,曰:‘王敦桓温,磊砢之流,既不可复得,且小如意亦好豫人家事,酷非所须。正如真长子敬比,最佳。’珣举谢混。后袁山松欲拟谢婚(指欲以女妻谢混),王曰:‘卿莫近禁脔。

  • 福无双至

    幸运的事不会连续到来。汉代刘向《说苑.权谋》:“韩昭侯造作高门。屈宜咎曰:‘昭侯不出此门。’曰:‘何也?’曰:‘不时。吾所谓不时者,非时日也。人固有利不利。昭侯尝利矣,不作高门,往年秦拔宜阳,明年大旱

  • 飞蓬之问

    蓬因风飞摇不定,比喻不合乎礼仪规定的质问。《管子.形势》:“飞蓬之问,不在所宾,燕雀之集,道行不顾。”意思是无度之言,明主不敬;燕雀翔集是常事,道行者忽而不顾。

  • 依庭玉树

    源见“谢庭兰玉”。比喻优秀子弟。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姿貌天成,不数依庭玉树;文章日就,何惭掷地金声。”

  • 弥天似道安

    源见“弥天对”。谓志向高远。清金农《送性原上座还青浦》诗:“成佛莫教灵运后,弥天得似道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