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王雄风

大王雄风

同“大王风”。明徐渭《谑雪》诗:“初起青蘋本亦同,大王毕竟是雄风。”


【典源】 楚·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迺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迺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潜凄惏栗,清凉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今译】 春秋楚襄王到兰台宫游玩,臣子宋玉、景差陪同。有风吹来,襄王解开衣襟迎着风说:“真舒畅啊这风! 我是与百姓们共享吗?”宋玉回答:“这是大王之风,百姓怎么会有呢?”襄王又问:“风,是从哪儿产生的?”宋玉答:“风,生于地,从水草叶上刮起,咆哮于山洞之口,没着大山的山脚,拂动着松柏。清凉的雄风,吹动越过高城,达到深宫。然后在宫廷内殿四处吹动,这是大王的风。这种风吹到身上,觉得清凉爽快,能让精神振作,疾病减轻,身体舒泰,这就是大王的雄风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风,多指清凉舒爽的风。

【典形】 楚台风、楚王风、大王风、大王雄风、风入大王、拂大王、快哉风、披襟风、披襟兰台、苹末、宋玉风、土囊起、雄风、雄风咏快哉、披襟、楚殿披襟、楚王襟。

【示例】

〔楚台风〕 宋·陈越《休沐端居有怀希圣》:“琼屑半和仙掌露,兰沼轻泛楚台风。”

〔楚王风〕 唐·杜甫《天池》之二:“飘零神女雨,断续楚王风。”

〔大王风〕 唐·张易之《侍从过公主尚宅侍宴》:“时攀小山桂,共挹大王风。”

〔大王雄风〕 明·徐谓《谑雪》:“初起青苹本亦同,大王毕竟是雄风。”

〔风入大王〕 明·陈子龙《消夏》之一:“风入大王兰殿冷,水通天嫔绛河深。”

〔拂大王〕 南朝梁·萧纲《咏风》:“欲因吹少女,还将拂大王。”

〔快哉风〕 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披襟风〕 唐·白居易《题新涧亭》:“何处披襟风快哉?一亭临涧四门开。”

〔披襟兰台〕 清·王士禛《送陶季之潞州》:“披襟兰台发高唱,快哉不辨风雌雄。”

〔苹末〕 宋·刘秉《清风十韵》:“何处来苹末,萧骚尽四邻。”

〔宋玉风〕 清·吴伟业《宫扇》:“乍可襟披宋玉风,不堪袖掩班姬月。”

〔土囊起〕 清·唐孙华《高邮阻风》:“谁知抵秦邮,惊飚土囊起。”

〔雄风〕 明·汤显祖《紫箫记》:“承燕彩,步兰皋,苹池尚觉雄风小。”


猜你喜欢

  • 嘉石坐

    参见:嘉石耻

  • 拂衣男子

    源见“拂衣”。借指弃官归隐者。清袁枚《庄念农明府就按白下予与晴江介庵往讯平安赋诗奉慰》之一:“拂衣男子关心甚,收得杨彪考竟无?”

  • 鹤鸣

    《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毛传:“皋,泽也,言身隐而名著也。”郑玄笺:“泽中水溢出所为坎,自外数至九,喻深远也。鹤在中鸣

  • 何胤三遗红

    《南史.何尚之传》附《何胤传》:“为中书令,领临海、巴陵王师。胤虽贵显,常怀止足……乃拜表解职,不待报辄去……永元中,征为太常、太子詹事,并不就。梁武帝霸朝建,引为军谋祭酒,并与书诏,不至。及帝践阼,

  • 一笑绝缨

    同“大笑绝缨”。宋陆游《对酒》诗:“疑其不忍去,一笑可绝缨。”

  • 踏雪寻梅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或曰:‘相国(指郑棨)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又程羽文《诗本事》’诗思‘:“孟浩然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钟嗣成《录鬼簿》“马致远”条,著录

  •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能用心体会,无法用言语表达。语出清代刘大櫆《论文偶记》:“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其他 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言语表达交流。语本《庄子·天道》:“

  • 沉香亭

    唐宫中亭名。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召李白作诗的地方。宋代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禁中重木芍药,上移植于沈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妃以步辇从。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遽命李龟年持“

  • 叹人琴

    同“哭人琴”。宋刘克庄《风入松.福清道中作》词:“细思二十年前事,叹人琴,已矣俱亡。”

  • 枕曲

    同“枕曲藉糟”。唐刘禹锡《酬马大夫寄别之作》诗:“莫讶提壶赠,家传枕曲风。”【词语枕曲】   汉语大词典:枕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