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原作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比喻天道广大,无所不包。后则借指国家法网虽宽,但不会漏掉坏人。老子说,大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获胜,不说话而善于回答,不召唤而自动到来,虽迟缓而善于谋划。天网极为广大,网孔虽稀,而从没有漏失。

【出典】:

《老子》73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绅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例句】:

北齐·魏收《魏书·任城王传》:“又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见故欲求治本,莫若省事清心。”


见“天网恢恢”。蔡敦祺《林则徐》:“再有那个张腾已调往江西,他自以为诬告得逞,咱们无奈他何,却不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言天道如网,广大而不疏漏,作恶者逃不出惩罚。

天网”,犹言 “天罚”。上天之道如网,专以网捕、惩治恶人。后以之比喻国法。

“恢恢”,宽广貌。

“疏”,稀疏、不密。

为什么 “疏而不漏”呢? 既然 “稀”、“不密”,为什么 “不漏”呢?

这牵涉到对 “疏而不漏”文义的理解。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语出 《老子·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失,犹 “漏”。孙铲 《古今本考证》: “疎而不失,‘失’一作 ‘漏’。”“疎”为 “疏”之异体。

明·薛蕙 《老子集解》: “世之禁网虽密,然人多幸免者。惟天网恢恢广大,有若疏而不密,而为恶之人,无有能逃也。”“有若疏而不密”,翻译过来是: 好像有疏漏而不密的情况。仔细体会一下,“有若”( 好像有) 只是一个揣度之词。实际意思是: 并非 “疏”而不密,而是宽广无边, “天罗地网”,无所逃遁。 《论语·八佾( yì) 》: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从心理角度而言,因为 “天网”宽广无边,大得不可想象,所以感觉会有疏漏之处。而实际上 “疏而不漏”指的是 “好像稀疏而不泄漏”之意,其实并无疏漏,因为是 “天网”。而有 “疏”必“漏”指的是世间的 “禁网”。

国法有时有疏漏、不够完善的情况,但 “天罚”( 天网) 是不会漏掉一个坏人的。这反映的是古人 “上天为一切主宰”的一种观念。俗谓 “苍天有眼”,“人做事,天看着”,你做坏事以为 “人不知,鬼不觉”,但上天是知晓的,所以作恶之人是逃不出恢恢天网的。

另解: “疏”有 “搜索”义。 《汉书·赵充国传》: “卬 ( ánɡ,我) 有闻……疏捕山间虏,通转道津渡。”注: “苏林曰: ‘疏,搜索。’疏字本作跡,言寻迹而捕之也。”“疏”之 “搜索”义,引申有“搜捕”义。因此,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则谓 “天网宽广无边,搜捕而无遗漏”。此解亦通。


【词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成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汉语词典: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猜你喜欢

  • 潘令花千树

    同“潘县花发”。明瞿式耜《送蒋南陔补任建安》诗之二:“因栽潘令花千树,暂别元卿竹万竿。”

  • 二方

    源见“难兄难弟”。二方,东汉陈寔长子元方,四子季方的合称。用以称难分高下的两兄弟。清毛奇龄《平年伯寿诗》:“陆暐见双璧,陈氏推二方。”【词语二方】   汉语大词典:二方

  • 壶中术

    同“壶公术”。唐吴融《湖州晚望》诗:“他年若得壶中术,一簇汀洲尽贮将。”

  • 三十年老娘,倒绷孩儿

    老娘:接生婆。绷:包扎。 干了三十年的接生婆,接生时把婴儿包扎倒了。 比喻富有经验的老手,一时疏忽致误。语出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七:“苗振以第四人及第,既而召试馆职。一日,谒晏丞相,晏语之曰:‘

  • 弃其余鱼

    《淮南子.齐俗训》载:惠施为梁相,从车百乘,犹嫌不足。庄子泽边见之,弃其余鱼,以示讽诫。后因以“弃其余鱼”比喻节欲知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阮嗣宗沈酒荒迷,乖‘畏途相诫’之譬也;谢幼舆赃贿

  • 五袴谣

    源见“歌五袴”。称颂地方官吏善政的歌谣。唐白居易《西楼喜雪命宴》诗:“歌乐虽盈耳,惭无五袴谣。”【词语五袴谣】   汉语大词典:五袴谣

  • 河阳花作县

    同“河阳一县花”。唐李白《赠崔秋浦》诗之三:“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

  • 山简倒载

    同“山公倒载”。唐李瀚《蒙求》:“陈遵投辖,山简倒载。”【典源】《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简) 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暮) 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复能乘骏马,

  •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见“前车覆,后车戒”。

  • 渡河香象

    见“香象渡河”。【词语渡河香象】  成语:渡河香象汉语大词典:渡河香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