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如坐针毡

如坐针毡

象坐在插了针的毡子上。形容坐立不安,心神不宁。典出晋杜锡之事迹。杜锡字世瑕,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杜预之子,少有盛名,累迁太子中舍人。赵王伦篡位时,以之为治书御史,晋惠帝司马衷复位,迁吏部郎、尚书左丞。他性格刚烈忠直,在任太子中舍人时屡次劝谏愍怀太子司马炽,言辞恺切,太子不仅不听,还很厌恶他,把针放在杜锡常坐的毡子上,结果刺得他流血。

【出典】:

晋书》1033页《杜锡传》卷34:“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例句】: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3回:“听得兄长杀了一个泼烟花,官司行文书各处追捕,小弟闻得如坐针毡,连连写了十数封书去贵庄问信,不知曾到也不?”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却说三巧儿自丈夫出堂之后,如坐针毡,一闻得退衙,便迎住问个消息。”


述宾 好像坐在插了针的垫子上。比喻心神不宁,坐立不安。语本《晋书·杜锡传》:“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在下夹在两档子当中,左右不敢得罪,前后不敢错步,白日~,黑夜祸福难测……”△多用于描写提心吊胆。→坐立不安忐忑不安 如芒在背 ↔泰然自若 谈笑自若 安之若素 若无其事。也作“日坐针毡”。


解释针毡:里面放有钢针的毡垫。比喻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处晋书·杜锡传》:“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杜锡是西晋时期的大臣,年少时就很有名望。最初作长沙王司马乂的文学(官名,相当于教官、老师),后来当了愍怀太子身边传宣诏命、以备顾问的中书舍人。愍怀太子小的时候非常聪明,很得爷爷晋武帝司马炎的喜爱,父亲司马衷继位后,皇后贾南风因为愍怀太子不是自己亲生,就想破坏他继位的资格。贾后故意唆使太子身边的宦官放松管教,任其变得学业荒疏,性格顽戾,浪荡不羁。杜锡性情耿直忠烈,多次劝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以至于太子见到他都发愁。后来,太子就在杜锡常坐之处的毡垫中放上了钢针,把杜锡扎出了血。太子不学无术,他模仿屠夫外公在宫中卖肉,又在宫中设立市场,销售菜蔬鸡鸭米面等杂货,从中渔利。贾后在时机成熟后,派人将愍怀太子骗入宫中灌醉,让他抄写下贾后自己拟就的谋反文告。司马衷看到文告,勃然大怒,废掉了愍怀太子作为皇位继承人的资格,驱逐到许昌居住。第二年,贾后又派人到许昌杀死了愍怀太子。

近义坐立不安

反义安闲自在

例句

他一会儿望望电话机,一会儿望望门,魂不守舍,如坐针毡。


【词语如坐针毡】  成语:如坐针毡汉语词典:如坐针毡

猜你喜欢

  • 子陵心

    源见“羊裘钓”。指隐居避世之心。唐许浑《晚泊七里滩》诗:“荣华暂时事,谁识子陵心?”

  • 白兔赤乌

    白兔指月,赤乌指日。“白兔赤乌”比喻时间。唐代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身后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并列 白兔谓月,赤乌谓日。唐·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遥自长久,~

  • 弘阁

    源见“东阁招贤”。喻指延纳贤才、款待宾客之所。唐白居易《岁夜咏怀兼寄思黯》:“陶窗与弘阁,风景一时新。”

  • 美舜歌

    源见“舜弦”。借指颂帝王仁政之歌。唐吴融《和严谏议萧山庙十韵》:“美舜歌徒作,欺尧犬正狞。”

  • 剑歌

    源见“冯驩弹铗”。谓弹剑而歌,发泄心中不平。唐李白《古风》之三九:“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词语剑歌】   汉语大词典:剑歌

  • 箸下万钱

    同“日食万钱”。宋陈造《戏作》诗:“箸下万钱无足取,厨荐三韭徒自苦。”

  • 息躬历诋

    《汉书.息夫躬传》载:汉哀帝朝,息夫躬以告密获宠。任左曹光禄大夫后,借近帝之机,更加屡进谗言,逐一诋毁朝中大臣。“众畏其口,见之仄目”。后因以“息躬历诋”为奸佞毁谤大臣的典故。唐李瀚《蒙求》:“葛本刺

  • 千夫指

    《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千夫指”就是从“千人所指”演变紧缩而成。千夫,是指很多人,千是虚指多数。“千夫指”,是指被众人所指斥责骂的人,即是人民所痛恨的坏人

  • 狄泉苍鸟

    源见“苍鹅出地”。指入侵的异族。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出狄泉之苍鸟,起横江之困兽。”

  • 阁束

    源见“束之高阁”。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宋苏轼《赠治易僧智周》诗:“阁束九师新得妙,梦吞三画旧通灵。”宋俞文豹《吹剑四录》:“而好高者以人微而嘲玄,好奇者以文多而阁束。”【词语阁束】   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