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宠辱不惊

宠辱不惊

对得宠或受辱都不动心。比喻把得失置之度外。亦作“宠辱无惊”。出自唐卢承庆事迹。卢承庆,字子余,幽州涿(今河北涿州)人。贞观年间历任秦州参军、考功员外郎、户部尚书、兵部侍郎等。高宗永徽时,曾坐事贬简州司马。一年后改任洪州长史,又拜汝州刺史。显庆四年(659年)任宰相。他曾负责百官政绩的考核。有一人因漕船沉没,被承庆判以“失所载,考中下”,其人丝毫没有愠色。于是承庆又改为“非力所及,考中中”,其人也没有表现得特别高兴。承庆为此十分欣赏此人,便定其判为“宠辱不惊,考中上”。

【出典】:

新唐书》卷106《卢承庆传》4048页:“初,承庆典选,校百官考,有坐漕舟溺者,承庆以‘失所载,考中下’。以示其人,无愠也。更曰‘非力所及,考中中’。亦不喜。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例句】:

明·佚名《杨家府演义》48回:“吾辈持戟负戈,吃惊受恐,有甚好处。倒不如此辈,宠辱不惊,理乱不闻。”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1:“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


主谓 受宠受辱都无所谓。将得失置于度外。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知道了这点,咱就该知足,就该心如止水,~。”△用于态度方面。→置之度外不求闻达 ↔患得患失 宠辱叵隙。也作“宠辱无惊”。


【词语宠辱不惊】  成语:宠辱不惊汉语词典:宠辱不惊

原作宠辱若惊,意指人患得患失,故无论受宠受辱,都不免惊恐。后人反其意用为宠辱不惊。意谓置个人得失于度外,受宠受辱皆无动于衷。老子说,世人爱虚荣已达到惊恐的程度,把虚荣象生命一样看重。什么叫作爱虚荣以至于惊恐;虚荣本来就卑下,可是人们得到它,为之惊喜;失掉它,为之惊惧,这就叫爱虚荣以至于惊恐。

【出典】:

《老子》13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例句】: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词语宠辱不惊】  成语:宠辱不惊汉语词典:宠辱不惊

猜你喜欢

  • 吼生铜

    唐李贺《开愁歌》:“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后以“吼生铜”谓剑鸣。宋梅尧臣《依韵和欧阳永叔秋怀拟孟郊体见寄》之一:“胸怀如宝匣,夜夜吼生铜。”【词语吼生铜】   汉语大词典:吼生铜

  • 劝星

    同“杯酒劝长星”。清王夫之《寄咏落花》诗之八:“一江酣熟宜中圣,万岁春阑且劝星。”

  • 鲙炙

    同“脍炙”。宋吴坰《五总志》:“时人鲙炙,以为切对。”【词语鲙炙】   汉语大词典:鲙炙

  • 湘燕

    源见“石燕”。指传说中一种能随风雷变化的神奇之石。唐刘禹锡《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眇小欺湘燕,团圆笑落星。”【词语湘燕】   汉语大词典:湘燕

  • 石心

    同“石心木肠”。清 徐芳《冬日宿净土岩》诗:“朝来石室开,暮来石室闭。中有石心人,自寒不由岁。”【词语石心】   汉语大词典:石心

  • 古木虫书处

    源见“马陵书树”。指战国时孙膑智破庞涓处。唐胡曾《咏史诗.马陵》:“坠叶萧萧九月天,驱兵独过马陵前。路旁古木虫书处,记得将军破敌年。”

  •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文:天的文彩,指日月星辰。时变:四时的变化。人文:人类文明,指诗书礼乐。化成:教化人民使有成就。 观察天的文彩,可以知晓四季的变化规律;观察人类文明,可以推行教化,促成天下昌明。语出《易.贲》:“

  • 大礼议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1522-1566年在位)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后,统治阶级内部在皇统问题上的政治论争。论争的焦点是如何确定世宗生父朱祐杭(yuán元)的尊号。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明武宗

  • 待文王而后兴

    兴:感动奋发。 等待文王出来而后发奋向上。语出《孟子.尽心上》:“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后因引用此语,谦称自己是个“凡民”。晋.葛洪《抱朴子.嘉遁》:“即今圣主,乃与尧舜一致,愍此黎民,亦可比屋

  • 任公

    同“任公子”。唐李白《大鹏赋》:“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词语任公】   汉语大词典: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