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家徒四壁

家徒四壁

指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回成都(今四川成都),司马相如家里只有四面墙壁,其他什么都没有,极为贫困。后以此典比喻家境贫寒,一无所有。司马相如(前179年——前117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因慕蔺相如为人,故名相如。少时好读书,口吃而善著书,并可击剑、弹琴。这时卓王孙有个女儿叫文君,刚死了丈夫,喜爱音乐,因此司马相如假装与县令相敬重,而用琴声挑逗她。司马相如到临邛(Qlóng穷,今四川邛崃县)来,车马随行,举止大方外貌俊秀;及至在卓氏家中饮酒、弹琴,卓文君私自从门缝中偷看他,心中喜欢而仰慕司马相如,恐怕自己不能配得上。弹琴结束,司马相如便派人重赏卓文君的服侍人,向卓文君转达私衷。卓文君夜间逃出来私奔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赶着马车急返成都,但家中空空,只有四面墙壁竖立。此典又作“壁立”、“成都之壁”、“家无四壁”、“四壁立”、“立壁”、“四壁一身”、“徒四壁立”、“相如四壁”、“四壁”、“长卿四壁”、“马卿壁”、“家徒壁立”。

【出典】:

史记》卷117《司马相如列传》3000页:“文君夜亡(逃跑)奔(旧时把男女不依照礼教规定而相结合称“奔”。又叫“私奔”)相如,相如乃与驰(使劲赶马)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索隐》孔文祥云:“徒,空也。家空无资储,但有四壁而已,云就此中以安立也。”

【例句】:

晋·左思《咏史》:“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直以容膝一丘,曲阜之瓢遽切;枕肱五亩,成都之壁已穷。” 唐·张称《少年行》:“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 宋·黄庭坚《次韵宋懋宗》:“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 宋·陈师道《答黄充》:“我无置椎君立壁,舂黍作糜甘胜蜜。” 宋·陈与义《次韵乐文卿北园》:“四壁一身长客梦,百忧双鬓更春风。” 金·元好问《王子文琴斋》:“相如四壁消何物,直要文君典鹔鹴。” 清·赵执信《索纸行》:“长卿四壁羞文君,千金万里来长门。”


主谓 家里只有四周墙壁立着。形容家庭极其困难,空无一物。《孽海花》3回:“那时正是~,囊无一文。”△贬义。多用于表示生活穷困方面。→室如悬磬 环堵萧然 一贫如洗 ↔堆金积玉 丰衣足食金玉满堂。也作“家道壁立”、“家徒壁立”、“空徒四壁”、“室徒四壁”。


【典源】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卓)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索隐:“家空无资储,但有四壁而已。”

【今译】 汉代司马相如 (字长卿) 与卓文君彼此爱慕,文君乘夜私奔相如,相如与她一同赶回成都。相如家里空空荡荡,仅有四面墙壁。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多指寒士生涯。

【典形】 壁立、长卿四壁、成都之壁、家四壁、家徒四壁、家无四壁、立壁、马卿壁、四壁、四壁一身、四立壁、徒四壁立、相如四壁、家徒壁、四壁相如、四壁如相如、一穷无四壁、司马归无屋、家徒四立壁、相如壁、四壁环相如、贫无四壁、一身无四壁、四壁立、四壁穷、四壁空。

【示例】

〔壁立〕 晋·左思《咏史》:“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长卿四壁〕 清·赵执信《索纸行》:“长卿四壁羞文君,千金万里来长门。”

〔成都之壁〕 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直以容膝一丘,曲阜之瓢遽切; 枕肱五亩,成都之壁已穷。”

〔家徒四壁〕 宋·黄庭坚《次韵宋懋宗》:“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

〔家无四壁〕 唐·张偁《少年行》:“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

〔立壁〕 宋·陈师道《答黄充》:“我无置锥君立壁,舂黍作糜甘胜蜜。”

〔马卿壁〕 清·黄景仁《定风波·和余少云》:“杜陵茅,马卿壁,我更无家可归得。”

〔四壁〕 元·关汉卿《窦娥冤》:“我也只为无计营生四壁贫,因此上割舍得亲儿在两处分。”

〔四壁一身〕 宋·陈与义《次韵乐文卿北园》:“四壁一身长客梦,百忧双鬓更春风。”

〔四立壁〕 宋·黄庭坚《次韵子瞻寄眉山王宣义》:“参军但有四立壁,初无临江千木奴。”

〔徒四壁立〕 宋·张孝祥《南山昭庆观音障坐偈》:“地僻寺古,僧无卓锥,空堂岿然,徒四壁立。”

〔相如四壁〕 金·元好问《王子文琴斋》:“相如四壁消何物,直要文君典鹔鹴。”


【词语家徒四壁】  成语:家徒四壁汉语词典:家徒四壁

猜你喜欢

  • 伐檀之刺

    《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前之小序云:“《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

  • 燕山石

    同“燕然石”。南朝 梁徐悱《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怀纪燕山石,思开函谷丸。”【词语燕山石】   汉语大词典:燕山石

  • 芹意

    源见“献芹”。谓朴挚的情意。用于谦词。元秦简夫《剪发待宾》二折:“蔬食薄味,箪食壶浆,不堪管待,聊表芹意。”【词语芹意】   汉语大词典:芹意

  • 养在深闺人未识

    原指妇女生长在深闺里未被人知。 后也比喻某些地处偏僻的事物不被外界所了解。语出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周代《晚晴小集.武当山寻梦》:

  • 发光可鉴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黰黑(注:有仍氏,古代诸侯。黰即鬓言其发稠密而乌黑)而甚美,光可以鉴(言发有光泽如镜,可以照人),名曰玄妻(玄,黑也,以发黑故称)。乐正后夔取之(乐正,官名,取

  • 行窝

    元.脱脱等《宋史.邵雍传》:“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侯,童孺厮隶皆驩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

  • 毁车杀马

    《后汉书.周燮传》:“良字君郎,出于孤微,少作县吏,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东汉人冯良,虽屈身为县吏,却是一个很有志气的人。一次

  • 避丸

    《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辟丸也。”辟,同“避”。后以“避丸”为暴君虐民取乐之典。唐李峤《弹》诗:“避丸深可诮,求炙遂难忘。”【词语避丸】   汉语大词典:避丸

  • 三百

    同“三百篇”。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清姚鼐《〈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杜子美。”【词语三百】   汉语大词典:三百

  • 朱博乌集

    《汉书.朱博传》:“(成帝)以御史大夫何武为大司空,“……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乌去不来者数月,长老异之。(唐.颜师古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