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固:姑且。 将要取得什么,就先给予别人什么。 这是一种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策略。语出《老子》三六章:“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按今本《老子》“取”作“夺”,据《史记.管晏列传》索隐引《老子》校改。)《新唐书.突厥传上》:“今仆械卷铠,啖以玉帛,虏志必骄,骄则亡之端也。故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四:“熙宁七年春,契丹遣汛使萧禧来言:‘代北对境有侵地,请遣使同分画。’文潞公、曾鲁公疏,皆主不与之论。时王荆公再入相,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也。’”一作〔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义同。《战国策.魏策一》:“《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李自成》三卷四一章:“宋献策明白了闯王的意思,也笑道:‘此即所谓,欲取之,姑予之’。”又引作〔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


【词语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成语: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猜你喜欢

  • 兰艾同焚

    芳草与杂草同遭烧毁,比喻贵贱贤愚同归于尽。《晋书.孔坦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一作“芝艾俱焚”。主谓 兰草和艾草一起烧掉。比喻好坏一起毁灭。《晋书·孔坦传》:“~,贤愚所叹。”△多用于写人与事物

  • 荆玉三献

    源见“和氏之璧”。谓怀忠贞屡献才智或国宝。唐顾云《谢徐学士启》:“某闻隋珠暗投,路人兴忿;荆玉三献,明主怀疑。”

  • 仙侣

    源见“李郭同舟”。指高逸不凡的知友。唐姚合《送崔玄亮赴果州冬夜宴韩卿宅》诗:“华省思仙侣,疲民爱使君。”【词语仙侣】   汉语大词典:仙侣

  • 挂服

    同“挂朝衣”。南朝 梁任昉《〈王文宪集〉序》:“三年,解丹阳尹……挂服捐驹,前良取则。”【词语挂服】   汉语大词典:挂服

  • 谦亨

    《易.谦》:“谦,亨。君子有终。”言人谦虚则亨通。后以“谦亨”指谦恭有德。《资治通鉴.汉宣帝甘露二年》:“外夷稽首称藩,中国让而不臣,此则羁縻之谊,谦亨之福也。”【词语谦亨】   汉语大词典:谦亨

  • 赠鞭

    源见“绕朝策”。临别赠鞭,表示策马快行。元关汉卿《四春园》三折:“俺这里船临汴水休举棹,马到夷门懒赠鞭。”【词语赠鞭】   汉语大词典:赠鞭

  • 为生民立命

    见〔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极,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损之又损之

    损:减损。 原意是不断减去华伪而归于纯朴。 后又指尽量保持谦逊。语出《庄子.知北游》:“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汉.张衡《东京赋》:“损之又损之,然尚过于周堂。”《孔子家语.三恕》:

  • 山阴游

    同“兰亭会”。唐独孤及《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诗:“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 悲玉石

    同“悲玉璞”。唐罗隐《送章碣赴举》诗:“顾我昔年悲玉石,怜君今日蕴风雷。”按,罗隐应进士试落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