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异口同音

异口同音

也作“异口同声”,形容大家的说法完全一致。庾炳之(388-450年)颖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初为祕书、太子舍人。后迁吏部尚书,参与机密,一时权倾朝野,内外归附。庾炳之性强急,喜怒露于辞色。素无学识,所以不为众望所推。一次,吏部令史钱泰、主客令史周伯齐到他家中议事。钱泰善弹琵琶,周伯齐善唱歌,庾炳之便强留他们住下。按规定,令史议事,不能住宿在外,所以有司弹劾了他。宋文帝历来对他十分优宠,不欲治罪,而想将其调任丹阳。尚书右仆射何尚之奏言:“庾炳之所做的事情,人们都异口同声,即使陛下对他恩宠再大,如果派他去丹阳任长官,恐怕很难预测有什么好处。”宋文帝终于罢免了庾炳之的官。

【出典】:

宋书》卷53《庾炳之传》1520页:“太祖欲出炳之为丹阳,又以问尚之,尚之答曰:‘……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例句】:

旧唐书·穆宗贞献皇后萧氏传》:“今自上及下,异口同音,皆言萧弘是真,萧本是伪。” 鲁迅《我要骗人》:“日本的报章,中国的报章,都异口同声的对于搬了家的人们给了一个‘愚民’的徽号。”


见“异口同声”。鲁迅《彷徨·长明灯》:“‘那自然!’三个人~地说。”


【词语异口同音】  成语:异口同音汉语词典:异口同音

猜你喜欢

  • 化胥

    源见“华胥梦”。谓化入梦境。清曹寅《甲戌仲夏二十二日》诗:“远携楠榴枕,午睡华阳城……意于将化胥,反为蚁斗争。”【词语化胥】   汉语大词典:化胥

  • 漆身为厉

    同“漆身吞炭”。厉,癞。金元好问《行斋赋》:“有漆身以为厉,自披发而为狂。”

  • 三仁

    指殷末的三个大臣微子、箕子、比干。《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何晏《集解》:“仁者爱人,三人行异而同称仁,以其俱在忧乱宁民。”汉代扬雄《解嘲》:“昔三

  • 燃腹

    同“燃脐”。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埋长狄于驹门,斩蚩尤于中冀。燃腹为灯,饮头为器。”一本作“然腹”。

  • 周?泣

    源见“新亭对泣”。借指忧国者的哀伤。宋刘过《初伏阙上书得旨还书上杨秘书》诗:“江河周?泣,城郭令威来。”

  • 俯拾地芥

    《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学经不明,不如归耕。’”唐.颜师古注:“地芥,谓草芥之横在地上者。俯而拾之,言其易而必得也。青紫,卿大夫之服

  • 民蠹

    《商君书.修权》:“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因以“民蠹”指对人民有害的人。《宋书.始安王休仁传》:“休祐吞嚼聚敛……既每为民蠹,不可复全。”明张居正《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之一:“凡俗之害

  • 尸素之禄

    源见“尸位素餐”。指无功而受之俸禄。林纾《答某公书》:“岂忍割弃可恋之日,冒沾尸素之禄,以遽远老母?”

  • 椎琴

    同“伯牙绝弦”。周实《痛哭》诗之三:“日暮归来泪满衿,钟期去后判椎琴。”【词语椎琴】   汉语大词典:椎琴

  • 扛鼎拔山

    见“拔山举鼎”。【词语扛鼎拔山】  成语:扛鼎拔山汉语大词典:扛鼎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