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张仪舌在

张仪舌在

同“张仪舌”。清汪懋麟《沁园春.赠次功》词:“问张仪舌在,何难定霸;班生笔好,有日封侯。”


【典源】《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壁,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 (释) 之。 其妻曰:‘嘻! 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今译】 战国时张仪师事鬼谷先生,学纵横术,学成游说诸侯。曾在楚国与楚相饮酒,不久楚相丢失玉璧,门下人怀疑张仪,认为他人穷,肯定是他偷的。于是对张仪进行拷打,张仪不服,楚相无法,释放了他。张妻说:“唉! 你如果不读书游说,怎会有此耻辱呢?”张仪对她说:“看看我舌头还有吗?”其妻说有。张仪说:“有舌头在就行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游说干谒帝王; 或形容博取功名的资本。

【典形】 存舌、留舌、三寸犹在、舌存、舌在、我舌问妻孥、吾舌在、仪舌、疑璧、张仪舌、张仪舌在、纵横舌、舌犹存、舌尚存、吾舌犹存、璧非真盗、诬张仪、恒视舌。

【示例】

〔存舌〕 明·唐寅《漫兴》之七:“苏秦扪颊犹存舌,赵壹探囊已没钱。”

〔留舌〕 唐·李白 《赠范金乡》之一:“只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三寸犹在〕 唐·王维《关秘书晁监还日本诗序》:“三寸犹在,乐毅辞燕而未老; 十年在外,信陵归魏而逾尊。”

〔舌存〕 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齿落本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

〔舌在〕 明·袁宏道《别黄道元信笔题扇上》:“舌在即王侯,文成足歌咏。”

〔我舌问妻孥〕 清·计东《任丘道中回望西山有感》:“内廷传甲第,我舌问妻孥。”

〔吾舌在〕 唐·张祜《贫居遣怀》:“但令吾舌在,何畏不封侯。”

〔仪舌〕 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仪舌忻犹在,舒帷誓不褰。”

〔疑璧〕 唐·骆宾王《狱中书情通简知己》:“绝缣非易辨,疑璧果难裁。”

〔张仪舌〕 唐·李白 《赠崔侍御》:“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

〔张仪舌在〕 清·刘献廷《幽居》之七:“学易忘年老此生,张仪舌在悔纵横。”

〔纵横舌〕 宋·苏轼《二公再和亦再答之》:“幸有纵横舌,说剑起慵懦。”


猜你喜欢

  • 公莫舞

    《晋书.乐志》:“项羽宴刘邦于鸿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席间项庄拔剑起舞,欲杀刘邦;项伯也离座起舞,以袖相隔,并说:‘公莫!’”在鸿门宴上,项伯为掩护刘邦以衣袖翼蔽时的一种舞蹈姿式被魏晋时人编成一种舞

  • 言废

    《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后以“言废”谓说的话不被采纳。《后汉书.郎?传》:“诚知愚浅,不合圣听,人贱言废,当受诛罚。”【词语言废】   汉语大词典:言废

  • 撄逆鳞

    参见:逆鳞

  • 老骥馀年

    源见“老骥伏枥”。指有志于建立功业者的晚年。唐李白《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所冀枯松晚岁,无改节于风霜,老骥馀年,期尽力于蹄足。”

  • 湖海平生

    源见“元龙高卧”。指豪放不拘。宋刘辰翁《摸鱼儿.赋云来楼》词:“记湖海平生,相遇忘宾主。”

  • 惊鵩鸟

    源见“贾生赋鵩”。指对命运的忧伤感慨。唐白居易《端居咏怀》:“斜日早知惊鵩鸟,秋风悔不忆鲈鱼。”【词语惊鵩鸟】   汉语大词典:惊鵩鸟

  • 立贤无方

    方:常规,常法。 选拔贤人不拘泥于常规。语出《孟子.离娄下》:“汤执中,立贤无方。”焦循正义:“惟贤则立,而无常法。”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此时必得虚明为国,淡名利,忘报复之人,柄政

  • 川无停流

    比喻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变动不居。详见“林无静树”条。

  • 不讳之朝

    《文选》卷四五汉.揚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不讳之朝指可以直言不讳的圣明朝代。《魏书.刑罚志》:“当今不讳之朝,不应行无罪之戮。”清.钱谦益《牧斋初

  • 武夷九曲

    福建崇安县南武夷山中的九曲溪,即升真洞,玉女峰,仙机岩,金鸡岩,铁笛亭,仙掌峰,石唐寺,曲鼓楼岩,新村市,都是武夷名胜。《宋史.辛弃疾传》:“弃疾常同朱熹游武夷九曲山,赋《武夷九曲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