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局:指棋局。 下棋的人迷惘,看棋的人清醒。 比喻当事人往往陷入主观片面,而不及旁观者全面客观。语出《新唐书.儒林传.元行冲》:“当局称迷,旁观必审,何所为疑,而不申列?”后多引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儿女英雄传》二六回:“从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姐姐细想这宝砚雕弓,岂不是天生地设的两桩红定?”《老残游记》一三回:“实在说的不错,可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李自成》二卷二四章:“马元利说:‘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旁人看来,大人或是长保富贵,以后封伯封侯,或是功名不保,身败名裂,都将决定于近一两月内。’”也引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下棋的最怕旁人观看。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又单引 ① 〔当局者迷〕。《苕溪渔隐丛话.孟东野贾浪仙》:“当局者迷,固人情之通患。”


其他 当事人往往因为考虑利害得失太多,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冷静、客观,问题却看得很清楚。语本《新唐书·元澹传》:“当局称迷,傍观必审。何所谓疑而不审列?”高和《越轨诉讼》:“俗话说,~,对黑头跟赵雅兰的关系,程石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用于思考问题方面。也作“当局者迷,傍观者审”、“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词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汉语词典: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猜你喜欢

  • 杜甫死牛炙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杜甫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令尝馈牛炙白酒。后漂寓湘、潭间,羁旅憔悴于衡州耒阳县。颇为令所厌。甫投诗于宰,宰遂致牛炙白酒以遗甫。甫饮过多,一夕而卒

  • 黍离之悲

    同“黍离愁”。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序》:“黍离之悲,信哉周室!”见“黍离麦秀”。宋·姜夔《扬州慢序》:“千岩老人以为有~也。”【词语黍离之悲】  成语:黍离之悲汉语大词典:黍离之悲

  • 颍客

    源见“箕山之节”。代称许由。亦泛指隐者。唐 理莹《送戴三徵君还谷口旧居》诗:“周王尊渭叟,颍客傲唐尧。”【词语颍客】   汉语大词典:颍客

  • 榖林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尧辟位凡二十八而崩。”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皇览》曰:“尧冢在济阴城阳……《吕氏春秋》曰‘尧葬榖林’。”帝尧死后,葬于榖林。后遂用为帝王陵墓之典。唐.权德舆《德宗神

  • 舍生取义

    原指生命和义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取义。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不惜牺牲生命。孟子说,鱼,是我想吃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吃的东西;要是不能同时得到,我就宁愿不要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

  • 人平不语

    人心满足了,就不多讲话。清代翟灏《通俗编.言笑》:“《五灯会元》:守卓云: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按即韩公云不得其平则鸣之意。”韩公:指韩愈。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曾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其他 人人

  • 佣笔

    同“佣书之笔”。元王恽《题卜隐王君手轴》诗之四:“有命何尝论智愚,班超佣笔卫青奴。”【词语佣笔】   汉语大词典:佣笔

  • 马空冀北

    《左传.昭公四年》:“冀之北土,马之所生。”唐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于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也?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大夫乌

  • 鹏背负天

    同“鹏背扶摇”。唐白居易《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见示之作》:“鹏背负天龟曳尾,云泥不可得同游。”

  • 冰姿玉骨

    见“冰肌玉骨”。金·元好问《遗山新乐府·五·江城子》:“疑是蕊宫仙子降,……~自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