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披裘负薪

披裘负薪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十:“吴延陵季子(即吴公子季札)游于齐,见遗金,呼牧者取之。牧者曰:‘子居之高视之下,貌之君子而言之野也。吾有君不君,有友不友,当暑衣裘君岂取金者乎?’延陵季子知其为贤者,请问姓字。牧者曰:‘子乃皮相之士(只从表面看人的人)也,何况语姓字哉!’遂去。延陵季子立而望之,不见,乃止。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此事又见汉.王充《论衡.书虚篇》、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披裘公”、晋.张方《楚国先贤传》“披裘公”。

吴公子季札到齐国去游历,有一次在路上看到一块遗金,于是就呼唤旁边一位牧羊人去取。牧羊人不但不取金,反而认为延陵季子是侮辱了他的人格。他很气愤地说:你真是瞧不起人啊!难道你看到这大热天还穿着皮袄的人,就一定是爱财取金的人吗?后因以“披裘负薪”或“五月披裘”用为清廉孤高,超然隐逸的典故。唐.王绩《东皋子集.游北山赋》:“勿据梧而策杖,亦披裘而负薪。”


并列 裘,皮衣。薪,柴禾。身穿皮衣背负柴禾的人。指孤高清廉的隐逸贫居者。语本汉·王充《论衡·书虚》:“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 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唐·王绩《游北山赋》:“勿据梧而策杖,亦披裘而负薪。”[例]古代~者往往是品德高尚的人。△褒义。多用于表现孤高贫居的人。 →孤高清廉 ↔皮相之士


【词语披裘负薪】  成语:披裘负薪汉语词典:披裘负薪

猜你喜欢

  • 指发

    同“怒发冲冠”。清夏燮《中西纪事.王廷兰致曾望颜信》:“提库中之国帑,惟有伤心;竖城上之白旗,能无指发?”【词语指发】   汉语大词典:指发

  • 兔窟多术

    同“兔三窟”。明田艺蘅《留青日札.严嵩》:“郿坞久营,兔窟多术,安能根连株拔,风剪霆灭。”

  • 兔园赏

    源见“梁园赋雪”。指赏雪。宋辛弃疾《念奴娇.和韩南涧载酒见过雪楼观雪》词:“兔园旧赏,怅遗踪飞鸟,千山都绝。”

  • 不夷不惠,可否之间

    夷:伯夷,殷末周初孤竹君长子,父死不肯继位,也不肯做周朝的官。惠:柳下惠,春秋时鲁国人,曾三次被罢官都不离去。可否:可与不可。 不像伯夷那样孤僻狭隘,拒绝做官;也不像柳下惠那样玩世不恭,留恋禄位。表

  • 老马为驹

    《诗经.小雅.角弓》:“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汉.毛氏传:“已老矣而孩童慢之。”以上所引为《角弓》诗第五章首二句,意为:人老了就反而变得像孩子一样,对自己行为照顾不到后果,比如吃饭要适量,饮酒也要控

  • 天柱折

    源见“共工触柱”。形容时局危难。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 有酒食,先生馔

    食:食物。先生:指父兄等。馔:吃喝。 有酒有肴,让父兄年长的人吃喝。 古人所奉行的孝敬之道。语出《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元.马致远《岳阳楼》二折:“你道是两碗通轻汗,独不闻一粒度三关,

  •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鉴:镜子,借鉴。 原指夏朝覆亡的史实并不久远,殷朝子孙应引为鉴戒。 后泛指可以引为教训的往事并不太远。语出《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汉.桓宽《盐铁论.结和》:“语曰:‘前车覆,后

  • 乘鸾秦女

    同“乘鸾女”。清郭麐《台城路.为江子屏题蝉柳画扇》词:“乘鸾秦女底处,网虫从遍了,空认双鬓。”

  • 改而更张

    同“改弦更张”。《北史.崔鸿传》:“琴瑟不调,改而更张,虽明旨已行,犹宜消息。”见“改弦更张”。《北史·崔鸿传》:“琴瑟不调,改而更张,虽明旨已行,犹宜消息。”【词语改而更张】  成语:改而更张汉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