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敌忾同仇

敌忾同仇

又作“同仇敌忾”。敌:对抗。忾:愤怒。 同仇;共同对仇敌。指共同愤起对抗外敌。李宗羲(?-1884年),字雨亭,开县(今四川开县)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同治十二年(1873年),升两江总督。当时清廷命令修建圆明园,李宗羲上奏条陈说:“外国有日本人来侵略欺侮,国内有各地民众起义的忧虑,这对于天道时机、人情事理,都有可以深加考虑的地方。呈清朝廷节省营造修建,减少衣服、车马过奢等费用。”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宗羲又上奏条陈说:“天空星象变幻多次出现,外国人侵略祸患正如火烧旺盛。上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御史(专职监察官)沈淮曾经上奏呈请停止修建圆明园工程,我也冒昧贡献愚蠢的诚意。现在还有不能不说的话,当今大局艰难困苦,收入短少,这是事件之一。现今外国人侵入肢体,圆明园距离北京城内有几十里,既没有坚强城防,又没有大队护卫的兵士。连年以来,每次遇到百姓、教会争斗,外国人出动以倚仗兵船武力来要挟。天津早晨有军事行动的警报,那就是海淀地区晚上受到惊扰。皇帝侍奉皇太后在圆明园,这是我们臣子所感到万分不安的了。如果得到皇帝君权立即决断,迅速停止圆明园修建工程,使全国的百姓,知道皇帝有躺卧薪草品尝苦胆的思想,必定一致振愤共同对抗外敌的气慨。”

【出典】:

清史稿》卷426《李宗羲传》12244、12245页:“时诏修圆明园,宗羲疏言:‘外侮内患,天时人事,皆有可虑。请省营缮,减服、御。’十三年,又疏言:‘星变屡见,外患方炽。上年御史沈淮奏请停止园工,臣亦冒贡愚忱。兹复有不能已于言者,时局艰难,度支短绌,特一端耳。今外人入处肘腋,圆明园距京城数十里,既无坚城管钥之固,复少大枝护卫之兵。频年以来,每遇民、教争斗,外人动挟兵船要求。天津朝警,则海淀夕惊。皇上奉皇太后于此,此臣所万分不安者也。如蒙皇上乾纲立断,速谕停工,天下臣民,知皇上有卧薪尝胆之思,必共振敌忾同仇之气。’”

【例句】:

梁启超《论教育当定宗旨》:“则宜法德意志,使欲造成君国一体同仇敌忾之国民也。”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17节:“我辈苟坚持此主义,虽复中道以死,而此同仇敌忾之念,犹将传诸我子孙。”


见“同仇敌忾”。方令孺《母亲的话》:“他们就行动起来了,自动的参加革命组织,一个个就从我身边走出去。我没有说什么,因为我一样的和他们~。”


【词语敌忾同仇】  成语:敌忾同仇汉语词典:敌忾同仇

猜你喜欢

  • 索米金门

    同“索米长安”。清尤侗《十二时.观猎》词:“索米金门,摊书玉局,见猎空欢喜。”

  • 登仙郭

    源见“李郭同舟”。喻称高逸不凡、心神契合的朋友。宋苏轼《次韵江晦叔》:“幸与登仙郭,同依坐啸成。”

  • 蟾宫著锦袍

    同“蟾宫折桂”。越剧《二度梅》四场:“我与你夫妻南北离天涯,愿你蟾宫著锦袍。”

  • 周公弃餐

    同“周公吐哺”。三国 魏曹植《误宾赋》:“扬仁恩于白屋兮,逾周公之弃餐;听仁风以忘忧兮,美酒清而肴甘。”

  • ***

    《史记.五帝本纪》“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张守节正义引《帝王世纪》:“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

  • 宜僚弄丸

    《左传.哀公十六年》载:楚之勇士宜僚,力可敌五百人,居市南,号曰市南子。楚白公胜谋作乱,将杀令尹子西。遣使招宜僚,宜僚正上下弄丸,不为利诱,亦不为威惕,卒不从命。白公不得宜僚,其谋遂寝,白公、子西两家

  • 让锦袍

    源见“夺锦袍”。指诗文竞赛略输一筹。唐元稹《送东川马逢侍御使回》诗:“南郡传纱帐,东方让锦袍。”

  • 缑山白鹤

    源见“王乔控鹤”。指仙鹤。明谢谠《四喜记.巧夕宫筵》:“浪传王母青禽至,欲借缑山白鹤乘。”

  • 翘足而待

    形容时间短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参见:○危若朝露连动 踮起脚跟等待。《史记·商君列传》:“赵良曰:‘君之危若朝露……秦王一

  • 参差竹

    战国楚.屈原《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王逸注:“参差,洞箫也。”补注:“一作??>。”一说笙名。相传为舜所造排箫。因所用竹管长短不齐,故名。此用指古乐器名。宋.苏轼《次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