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笔

文笔

六朝时于文体有文笔之辨,有韵的称为文,无韵的称为笔。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日本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文者,诗、赋、铭、颂、箴、讚、吊、诔等是也;笔者,诏、策、移、檄、章、奏、书、启等也。即而言之,韵者为文,非韵者为笔。”后亦常泛指文章、文辞。


文笔”就是 “文章的笔法”,也就是写文章的技巧。如言 “文笔犀利”、“文笔优美”,皆谓写作技巧而言。“我的文笔不如他”,即谓 “我的写作技巧、水平不如他”。

文笔”,在六朝时对于文体有 “文”、“笔”之辩: 有韵者谓之“文”,无韵者谓之 “笔”。南朝·刘勰 ( xié) 《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那么,哪些文体是有韵的 “文”,哪些又是无韵的 “笔”呢?

日本·遍照全刚 《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 “文者,诗、赋、铭、颂、箴 ( zhēn) 、赞、吊、诔 ( lěi) 等是也; 笔者,诏、策、移、檄 ( xí) 、章、秦、书、启等是也。即而言之,韵者为文,非韵者为笔。”此种分法,是符合当时情况的。

无论有韵之 “文”或是无韵之 “笔”,都是需要写作技巧的,都要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需要技巧,而后 “文”、 “笔”连言泛指文章、文辞,故 “文笔”即指写作技巧。


【词语文笔】   汉语词典:文笔

猜你喜欢

  • 轹釜

    源见“丘嫂颉羹”。形容人情淡薄或讥人吝啬。清黄景仁《羹颉侯冢》诗:“掩釜何如轹釜来,区区恩怨事堪咍。”【词语轹釜】   汉语大词典:轹釜

  • 投天禄

    同“扬雄投阁”。宋孔平仲《寄子由》诗:“长卿著犊鼻,扬子投天禄。岷 峨能生贤,独不主为福。”

  • 异书

    袁山松《汉书》:“王充作《论衡》,蔡邕入吴,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其后王朗为会稽守,又得其书,及还许下,时人称其才进,曰:‘不见异人,当得异书。’”东汉蔡邕对《论衡》评价甚高秘藏之,后有人称之为“异

  • 坐而论道,谓之三公

    三公:古代中央最高三种官衔的合称。 旧指大臣陪侍帝王论政议事。 也形容大臣坐着议论政事。语出《周礼.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后多引作〔坐而论道,谓之三公〕。晋.葛洪《抱朴子.明本》:“坐

  • 陶菊

    同“陶家菊”。唐杜牧《将赴湖州留题庭菊》诗:“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词语陶菊】   汉语大词典:陶菊

  • 效芹

    源见“献芹”。谓微薄的贡献。自谦之词。元施惠《幽闺记.文武同盟》:“无他效芹,略得进身,犬马报,怎敢忘半米儿星分。”【词语效芹】   汉语大词典:效芹

  • 雍渠骖乘

    《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渠,古代车轮的外圈。孔子在卫国,见卫灵公与夫人(南

  • 抱刺于怀

    源见“祢衡怀刺”。谓准备求人引荐。《聊斋志异.叶生》:“抱刺于怀,三年灭字;侧身以望,四海无家。”

  • 太丘遗绪

    《后汉书.陈寔传》载:陈寔在桓帝时曾为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在乡里,每为人平息争讼,皆公平求实,双方心服。众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后以“太丘遗绪”指修德安民的风习。宋张镃《贺

  • 皂囊

    借指谏辞。唐杜牧《李给事中敏》诗之一: “一章缄拜皂囊中,懔懔朝廷有古风。” 参见:○皂囊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