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丧斯文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在匡地受困,他说:“如果老天不丧失‘文’,那么匡人能把我怎样呢?”孔丘说的“文”是指礼乐。他认为周文王死后,正是他继承了文王的礼乐制度的一套理论。后人遂以“斯文”指儒者或文人,也用指文雅、典雅。“未伤斯文”喻指文雅犹存。
元.汪元亨《双调.折桂令》:“叹天之未丧斯文,剑气丹光,酒魄诗魂。”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在匡地受困,他说:“如果老天不丧失‘文’,那么匡人能把我怎样呢?”孔丘说的“文”是指礼乐。他认为周文王死后,正是他继承了文王的礼乐制度的一套理论。后人遂以“斯文”指儒者或文人,也用指文雅、典雅。“未伤斯文”喻指文雅犹存。
元.汪元亨《双调.折桂令》:“叹天之未丧斯文,剑气丹光,酒魄诗魂。”
同“黄耳传书”。宋黄庭坚《次韵寅庵四首》之二:“白云行处应垂泪,黄犬归时早寄书。”【词语黄犬寄书】 成语:黄犬寄书
源见“夜月吹篪”。指行乞。清钱谦益《程将军相如挽词》:“歌姬零落吹篪去,门客凄凉乞食行。”【词语吹篪】 汉语大词典:吹篪
《文选》卷四十七晋.夏侯孝若(湛)《东方朔画赞.序》:“大人来守此国。仆自京都,言归定省,睹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乃作颂焉。”晋人夏侯湛字孝若,有才名,美仪容,在回家省亲时感触奋发,写下了《东方
《左传.僖公五年》:“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寘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春秋时,晋献公使大夫士蒍为重耳、夷吾构筑蒲和屈的城墙,不慎
《后汉书.曹世俗妻传》:“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时《汉书》始
同“秦封大夫”。清方文《题张大凤山人松石图》诗:“自言此是唐 宋物,不是陈卿秦大夫。”
源见“庾公尘”。喻显贵的权势。宋王弈《酹江月.和辛稼轩》词:“一箑西风休掩面,白浪黄尘迷目。”
同“玉兔”。清程晋芳《游太学观石鼓》诗:“赤乌踆兔犹朦胧,六经聚讼如蚁丛。”【词语踆兔】 汉语大词典:踆兔
源见“丝萝”。指婚约。清钱泳《履园丛话.以诗存人》:“空负丝萝约,兰闺泪满襟。”
同“白云亲舍”。清袁枚《上尹制府乞病启》:“馀胆罢含,断机尚在,未尝不指随心痛,目与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