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
借指帝王宰臣去世。唐权德舆《惠昭皇太子挽歌词》之二: “天归京兆新,日与长安远。”●《晋书·王矩传》: “[矩]迁广州刺史,将赴职,忽见一人持奏谒矩,自云京兆杜灵之。矩问之,答称: ‘天上京兆,被使召
源见“擎天柱”、“驱石驾沧津”。比喻大才干,大本领。元 陈以仁《存孝打虎》一折:“你个将军休左猜,俺可便专心儿等待,等待你个擎天架海栋梁材。”《三国演义》三回:“贤弟有擎天架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见
《礼记.曲礼上》:“献民虏者操右袂。”本谓献俘时持其右袂以防异心。后用以指献捷。唐白居易《太社观献捷》诗:“班师郊社内,操袂凯歌中。”唐刘禹锡《凯旋成咏寄荆南严司空》:“卉服联操袂,雕题尽鞠躬。”【词
源见“剪发待宾”。称扬妇人贤明。《隋唐演义》四回:“只他母亲宁夫人,他娘子张氏,也都有截发留宾、剉荐供马的气概。”
源见“锦囊三矢”。指牢记父志,誓雪遗耻。元张宪《李天下》诗:“三枝誓箭挂马鞍,誓与先王刷遗耻。”按,李天下,唐庄宗 李存勖的艺名。
汉成帝与赵飞燕游太液池之事。晋代王嘉《拾遗记》:“(汉成帝)与飞燕戏于太液池,……每轻风至,飞燕贻欲随风入水,帝以翠缨结飞燕之裙。常怨曰:‘妾微贱,何复得预缨裙之游。’”【词语缨裙游】 汉语大词典
《礼记.经解》:“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后以“明并日月”谓光明灿烂与日月同辉。多以称誉帝王英明。晋刘琨《劝进表》:“陛下明并日月,无幽不烛;深谋远虑
源见“致书邮”。指书信半途被毁之虞。明高启《寄家书》诗:“底事乡书累自修,路长惟恐有沉浮。”【词语沉浮】 汉语大词典:沉浮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因以“攀鸿”喻志向远大。宋秦观《贺苏礼部启》:“叹刻鹄之未成,念攀鸿而何敢。”【词语攀鸿】 汉语大词典:攀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