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枕流漱石

枕流漱石

同“枕石漱流”。元耶律楚材《和移刺继先韵》之一:“枕流漱石轻轩车,吟烟啸月甘藜藿。”


见“枕石漱流”。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典源】《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楚) 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 (济)‘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 所以漱石,欲砺其齿。’”《晋书·孙楚传》亦载。

【今译】 晋代孙楚年轻时欲遁隐山林,他与王济谈论,误将“枕石漱流”说成“漱石枕流”,王济问:“难道水流可枕,石能漱口吗?”孙楚随即辩解说:“枕流是为洗耳,好除去俗尘; 漱石是为砺齿,好远离人间烟火。”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隐居生活。

【典形】 漱流、漱石、漱石先生、孙公漱石、枕流漱石、枕流意、枕石、枕漱、枕流耳。

【示例】

〔漱流〕 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遂使漱流逸客,望骥足以云蒸。”

〔漱石〕 元·吴西逸《蟾宫曲·山间书事》:“醉月悠悠,漱石休休,水可陶情,花可融愁。”

〔漱石先生〕 宋·苏轼《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漱石先生难可意,啮毡校尉久无朋。”

〔孙公漱石〕 明·汤显祖《游碧涧同外父》:“童子春年戏,孙公漱石情。”

〔枕流漱石〕 元·耶律楚材《和移刺继先韵》之一:“枕流漱石轻轩车,吟烟啸月甘藜藿。”

〔枕流意〕 唐·薛涛《酬雍秀才贻巴峡图》:“感君识我枕流意,重示瞿塘峡口图。”

〔枕石〕 宋·陆游《追凉至安隐寺前》:“枕石何妨更漱流,一凉之外岂他


【词语枕流漱石】  成语:枕流漱石汉语词典:枕流漱石

猜你喜欢

  • 秕糠簸

    源见“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谦称自己无才有愧于为伍。清王摅《和忍翁卧疾》:“予亦厕吟坛,当为秕糠簸。”

  • 张梨

    《文选》卷十六晋潘安仁(岳)《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裨之柿。”唐.李贤注引《广志》:“洛阳北芒山有张公夏梨,甚甘,海内唯有一树。”据传,洛阳北芒山有张公夏梨,称大谷梨,品质优异,海内仅有树一

  • 拔山盖世

    源见“拔山扛鼎”。谓勇猛无敌于天下。清戴名世《范增论》:“当此之时,项籍以叱咤喑哑之资,拔山盖世之气,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并列 比喻力猛气壮。语本《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

  • 玉衣

    同“神人送玉衣”。《旧唐书.玄宗贞顺皇后武氏传》:“遂使玉衣之庆,不及于生前;象服之荣,徒增于身后。”【词语玉衣】   汉语大词典:玉衣

  • 州如斗大

    州郡只像斗一样大,极言地方之小。南北朝时,州府内部论事都由典签记录、整理。宋朝末年,多以幼少皇子为方镇,皇帝便派心腹为典签,后又允许典签一年几次回京都向皇帝述职,刺史行事之美恶,都系于典签之口。于是更

  • 王霸惭

    《后汉书.王霸妻传》:“初,霸与同郡令狐子伯为友,后子伯为楚相,而其子为郡功曹。子伯乃令子奉书于霸,车马服从,雍容如也。霸子时方耕于野,闻宾至,投耒而归,见令狐子,沮怍不能仰视。霸目之,有愧容。客去而

  • 易地则皆然

    易:更换。皆然:都一样。 原意是说禹、稷、颜回都是贤人,如果调换地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也会是一样的。 后泛指只要人的思想信仰一样,即使处在不同环境,表现也必然相同。语出《孟子.离娄下》:“禹、稷、

  • 草头木脚

    《宋史.苏绅传》:“绅与梁适同在两禁,人以为险诐,故语曰:‘草头木脚,陷人倒卓。’”草头,苏字上为草字头。木脚,梁字下为木字脚。“草头木脚”,以“苏”和“梁”二姓,隐指宋代的苏绅、梁适,因其人阴险害人

  • 齐竽混吹

    源见“滥竽充数”。借指假冒充数。唐刘知幾《史通.人物》:“若愚智毕载,妍媸靡择,此则燕石妄珍,齐竽混吹者矣!”

  • 耳擩目染

    见“耳濡目染”。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不学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