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楯鼻磨墨

楯鼻磨墨

北史》卷八十三《文苑传.荀济传》:“荀济字子通。其先颍川人,世居江左。济初与梁武帝布衣交,知梁武当王,然负气不服,谓人曰:‘会楯上磨墨作檄文。’”

楯(dùn,同盾)上磨墨作檄文。是形容在军旅中立即书写文告命令之语。后遂用为文思敏捷之典。

唐.韩翃《寄哥舒仆射》:“群公楯鼻好磨墨,走马为君写捷报。”


【典源】《北吏·荀济传》:“荀济字子通,其先颍川人,世居江左。济初与梁武帝布衣交,知梁武当王,然负气不服,谓人曰:‘会楯上磨墨作檄文。’”《资治通鉴》卷一六○亦载,作“盾鼻上”。

【今译】 南北朝时荀济与梁武帝萧衍年轻时曾是好友,后来萧衍称帝,荀济不服气,对人说:“我要在盾的把手上磨墨作檄文声讨他。”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作文气势豪迈,不同凡响。

【典形】 盾鼻试残墨、楯鼻磨墨、楯墨、横磨墨盾、磨盾、磨盾鼻、夜磨楯鼻、盾鼻试彩毫、草檄雄盾鼻。

【示例】

〔盾鼻试残墨〕 宋·陆游《江北庄取米到》:“征辽诏下倘可期,盾鼻犹堪试残墨。”

〔楯鼻磨墨〕唐·韩翊《寄歌舒仆射》:“群公楯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

〔楯墨〕宋·苏轼《送曹辅赴闽漕》:“诗成横槊里,楯墨何曾干。”

〔横磨墨盾〕清·钱谦益《奉酬山海督师袁公》:“匡坐油幢临虏使,横磨墨盾草邮书。”

〔磨盾〕 清·王摅《周参军挽歌》“横戈马上吟诗惯,磨盾灯前草檄忙。”

〔磨盾鼻〕 宋·刘克庄《满江红》“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


猜你喜欢

  • 鼓盆之戚

    先秦《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后因以“鼓盆之戚”为指丧妻之痛的典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谢》:“家綦贫,又有鼓盆之戚。”偏正 丧妻的悲戚。语本《庄子·至乐》:“

  • 夺衣

    同“夺锦袍”。《剪灯馀话.琼奴传》:“〔耘云〕因呼二生至前,指壁间所挂‘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掏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四画曰:‘二郎少摅妙思,试为咏之,中月、夺衣,在此一举。’”【词语夺

  • 隐金华

    源见“叱石为羊”。比喻高士隐居深山。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栖拙隐金华,狎道访仙槎。”

  • 势如劈竹

    同“势如破竹”。《三国演义》十二回:“曹操将得胜之兵,杀入城中,势如劈竹。”见“势如破竹”。《三国演义》12回:“曹操将得胜之兵,杀人城中,~。”【词语势如劈竹】  成语:势如劈竹汉语大词典:势如劈竹

  • 丹笔

    古时以朱笔誊录罪人名册,称“丹书”。书写罪人名册所用的朱笔,即称“丹笔”;唐代徐坚《初学记.刑罚》引谢承《后汉书》:“盛吉为廷尉,每至冬节,罪囚当断,妻夜执烛,吉持丹笔,夫妻相对,垂泣决罪。”参见“廷

  • 作伐

    源见“执柯”。谓作媒说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奴家愿为作伐,成其配偶。”【词语作伐】   汉语大词典:作伐

  • 翘弓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引逸《诗》:“翘翘车乘,招我以弓。”杜预注:“古者聘士以弓。”后因以“翘弓”为礼聘贤才的典故。南朝 陈周弘让《与徐陵荐方圆书》:“脱能登此仄陋,纶言是属,翘弓远贲,则山谷咸劝,足

  • 草满囹圄

    囹圄:监狱。狱中长满了草,喻为政清明,犯罪者少。《隋书.循吏.刘旷传》:“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系囚,争讼绝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主谓 监狱里长满草。比喻政治修明。语本《隋唐刘旷传》:“在

  • 各从其志

    各人按自己的意愿行动。《史记.伯夷列传》:“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主

  • 夜以继昼

    见“夜以继日”。《后汉书·郅恽传》:“昔文王不敢槃于游田,以万人惟忧,而陛下远猎山林,~,其如宗庙何?”【词语夜以继昼】  成语:夜以继昼汉语大词典:夜以继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