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次公意气

次公意气

源见“次公狂”。借指刚直者的气度秉性。清赵翼《哭杭白峰之讣》诗:“元凯生平书有癖,次公意气醒而狂。”


猜你喜欢

  • 燕巢幕上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季扎)自卫如晋,将宿于戚(戚即今河南濮阳县北稍东,是孙文子的封邑),闻钟声(钟鼓之声是大乐,对琴瑟小乐而言)焉,曰:‘异哉!吾闻之也,辩而不德(以臣逐君,本非正道,既属变

  • 锦字

    同“锦字书”。宋范成大《道中》诗:“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清纳兰性德《清平乐》词:“塞鸿去矣,锦字何时寄?”【词语锦字】   汉语大词典:锦字

  • 酌醴焚枯鱼

    《文选》第二十一卷三国魏.应璩《百一诗》:“前者隳官去,有人适我闾。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唐.李善注:“蔡邕《与袁公书》曰:‘酌麦醴,燔乾鱼,欣然乐在其中矣。’”《百一诗》咏归隐田园生活。“酌醴焚

  • 虎首

    《南史.陈本纪下.宣帝纪》:“高宗孝宣皇帝讳项,字绍世……帝貌若不慧,魏将杨忠门客张子煦见而奇之,曰:‘此人虎头,当大贵也。’”古人看相,认为人的头形如虎首属大贵之相。后用作喻指人君或达官显贵的典故。

  • 张良箸

    源见“留侯借箸”。指高才献策。元谢应芳《赠章彦复省掾》诗:“祖逖鞭方着,张良箸欲筹。”

  • 石路五丁开

    源见“五丁开道”。咏力士改造山川的壮举。唐骆宾王《饯郑安阳入蜀》诗:“剑门千仞起,石路五丁开。”

  • 马耳东风

    源见“东风吹马耳”。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或互不相干。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之五:“青山自是绝世,无人谁与为容。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见“耳边风”。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说向市朝公子

  • 昭融

    《诗.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融,长远。后以“昭融”谓发扬光大。唐韩愈《河中府连理木颂》:“天子之光,庶德昭融,神斯降祥。”【词语昭融】   汉语大词典:昭融

  • 深厉浅揭

    《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毛传:“以衣涉水为厉。谓由带以上也;揭,褰衣也。”谓渡浅水,可撩起衣服过去;渡深水,撩衣也无用,干脆连衣下水。比喻行动要因时、因地制宜,不可拘于常规。并列

  • 情见乎言

    同“情见乎辞”。《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谓为信然”南朝 宋 裴松之注:“以诸葛亮之鉴识,岂不能自审其分乎?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见“情见乎辞”。【词语情见乎言】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