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残膏剩馥

残膏剩馥

膏,油脂。馥(fù副),香气。指得到前人留下的余泽。亦作“余膏剩馥”、“剩馥残膏”。为《新唐书》称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话。杜甫(712-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青年时代曾长期旅居吴、越、齐、赵等地。天宝十三载(754年),因向唐玄宗献赋受到赞赏,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安史之乱”爆发后,只身奔灵武谒见肃宗,任右拾遗,后因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出走,流落成都。经西川节度使严武推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又携家东下,辗转流离于两湖地区。终因贫病交迫,死于耒阳湘江舟中。他的诗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残暴,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各种苦难,表达了忧国忧民的炽热感情。在创作艺术上,则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历史气息,因此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故《新唐书》的作者说,唐诗发展到杜甫时,已是气势磅礴,千姿百态,包容了古今诗文的长处。他人或许达不到这种境界,而杜甫则犹有余力。他的“残膏剩馥”,也使后人受惠无穷。

【出典】:

新唐书》卷201《文艺上·杜甫传·赞》5738页:“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俭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例句】:

佚名《宣和画谱·人物三·景道》:“景道喜丹青,而无贵公子气,盖亦余膏剩馥所沾丐而然。”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49回:“铜琵铁板声声恨,剩馥残膏字字哀。”


并列 膏,油脂。馥,香气。比喻剩余的精华。多就前人著述对他人的创作以及后代文学艺术能起培育、滋养作用而言。清·吴伟业《画中九友歌》:“至尊含笑黄金投,~鸡林求。”△褒义。多用于表示文化永传方面。


【词语残膏剩馥】  成语:残膏剩馥汉语词典:残膏剩馥

猜你喜欢

  • 垂缰之恩

    南朝 宋刘敬叔《异苑》卷三:“苻坚为慕容冲所袭,坚驰騧马,堕而落涧,追兵几及,计无由出。马即踟蹰,临涧垂鞍于坚。坚不能及,马又跪而授焉,坚援之,得登岸而走庐江。”后以“垂缰之恩”为义马救主的典实。清周

  • 愿嚏

    《诗.邶风.终风》:“寤言不寐,愿言则嚏。”郑玄笺:“言我愿思也,嚏,读当为不敢嚏咳之嚏,我其忧悼而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后因以“愿嚏”为有人在议论或思念

  •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

    比自己年长一倍的人,就待他像父亲一样;比自己年长十岁的人,就待他像哥哥一样。语出《礼记.曲礼上》:“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玉箫女再世玉环缘

  • 晏婴脱粟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食,炙三弋、五卵、苔菜耳矣。”宴子为齐景公的宰相,他自奉简约,吃的是粗米饭,菜不过是三只烤禽鸟,五颗蛋,一盘紫堇菜罢了。后因用为咏宰辅生活简朴之典。唐.李

  • 鲈鲙

    同“鲈鱼脍”。清陈梦雷《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明光,鲈鲙娱亲请尚方。”【词语鲈鲙】   汉语大词典:鲈鲙

  • 琴高控鲤

    同“琴高乘鲤”。宋汪藻《赋琴高鱼》诗:“俗云琴高生,控鲤宛溪左。”

  • 桐叶封弟

    指周成王姬诵用桐叶封弟弟姬叔虞。后以此典比喻帝王封拜,口无戏言,说话算数;或用以咏桐。周成王,姬诵。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武王姬发死,周成王姬诵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摄政(代皇帝处理政务)。周成王姬诵亲政后继

  • 惊肉生髀

    源见“髀肉复生”。惊叹久处安逸,不能有所作为。宋 刘厵《水调歌头》词:“人人惊肉生髀,却日欲挥戈。”兼语 疑虑身上又长了很多肉。慨叹久居安逸,已无所作为。宋·刘厵《水调歌头》:“人人~,却日欲挥戈。”

  • 蓝桥仙境

    源见“蓝桥”。指仙女居处。亦指男女嫁娶之地。宋无名氏《百字谣.贺人娶姑女》词:“太真姑女,问新来、谁与欢传玉镜。莫恨无人伸好语,人在蓝桥仙境。”

  • 式歌且舞

    式:发语词。 形容兴高彩烈的样子。语出《诗.小雅.车舝》:“虽无德与女(汝),式歌且舞。”《弘明集》卷一〇引司马筠《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辱告,并垂示敕答臣下审神灭义。伏读周流,式歌且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