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毛锥子

毛锥子

即笔的代称。后也用来泛指文人和文事,用以和武事相对。出自五代史弘肇的事迹。史弘肇(?-950年),字化元。郑州荥泽(今河南郑州西北)人,士兵出身。因其作战勇敢善步行,被北汉高祖刘知远提拔为禁军军校。后因屡立战功,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人酷嗜杀戮,而且十分看不起文人。在一次宴会上,他曾说道:“安定朝廷,平息祸乱,有长枪大剑就可以了。毛锥子能有什么用处!”三司使王章立即反驳道:“如果没有毛锥子,军队的开支从何而来呢?”史弘肇后以功高压主,为汉隐帝所杀。

【出典】:

新五代史》卷30《汉臣传第十八·史弘肇传》332页:“弘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无毛锥子,军赋何从集乎?’毛锥子,盖言笔也。弘肇默然。”

【例句】:

宋·张孝祥《赠郭遐龄》:“不必毛锥子,相期定远侯。” 明·汤显祖《紫钗记》:“长枪队里也要毛锥钻,军咨记室优闲。” 清·黄遵宪《续怀人诗》之十:“直引蛇行横蟹足,而今安用此毛锥。”


【典源】《新五代史·汉臣传·史弘肇传》:“弘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无毛锥子,军赋何从集乎?’毛锥子,盖言笔也。弘肇默然。”《旧五代史·史弘肇传》亦载。

【今译】 五代时后汉大将史弘肇说:“安定朝廷,平息祸乱,就需要长枪大剑,像毛锥子(指毛笔) 有什么用?”王章回答:“如果没有毛锥子,怎么筹集军粮呢?”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毛笔,也指文事,常用于与武事相对时。

【典形】 安用毛锥、毛锥、毛锥子、毛锥三寸、毛锥傲蓑衣。

【示例】

〔安用毛锥〕 清·黄遵宪《续怀人诗》之十:“直引蛇行横蟹足,而今安用此毛锥?”

〔毛锥〕 明·汤显祖《紫钗记》:“长枪队里也要毛锥站,军咨记室优闲。”

〔毛锥子〕 宋·张孝祥 《送郭遐龄》:“不必毛锥子,相期定远侯。”


【词语毛锥子】   汉语词典:毛锥子

猜你喜欢

  • 苍文

    《山海经.西山经》:“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尝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见则天下大穰(丰收)。”苍文,斑白的颜色,是一种吉

  • 横行将

    《汉书.季布传》:“单于尝为书嫚吕太后,太后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太后,以哙言为然。布曰‘樊哙可斩也。夫以高帝兵三十余万,困于平城,哙时亦在其中。今哙奈

  • 饮泉狂

    源见“狂泉”。形容人们急于进取。清袁枚《寄庄容可抚军五排一百韵》:“少年文战锐,倾国饮泉狂。”

  • 不合时宜

    不合潮流,与时俗习尚不相投合。《汉书.哀帝纪》:“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亦作“不入时宜”。宋代费衮《梁溪漫志.侍儿对东坡语》:“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

  • 三百

    同“三百篇”。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清姚鼐《〈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杜子美。”【词语三百】   汉语大词典:三百

  • 亥豕讹传

    同“亥豕讹”。元 鲜于必仁《折桂令.书》曲:“送朝昏雪案萤灯,三绝韦编,万古群经,亥豕讹传,鲁鱼误辨,帝虎移形。”

  • 管乐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春秋时齐国的宰相管仲,战国时燕国的名将乐毅,都是辅弼之才。后遂用为济世之才的典故。唐.李白《赠何

  • 五鼓之歌

    《晋书.邓攸传》:“邓攸,元帝时为吴郡太守。政刑清明,百姓欢悦。后称疾去,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少停,夜中发去。吴人歌云:‘紞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攸挽不留,谢令推不去。’”后因以“五鼓之

  • 长沙左迁

    同“长沙谪”。唐羊士谔《客有自渠州来说常谏议使君故事怅然成咏》:“才子长沙暂左迁,能将意气慰当年。”

  • 情见于词

    见“情见乎辞”。[例]王博士从国外寄回一封信,思念祖国的拳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