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䋁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后因以“水滴石穿”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之力成就难能之功。亦比喻小错误日积月累就会演变为大错误。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杨纤如《伞》:“在她看来,水滴石穿,功到自成。”


并列 水不断地滴,能把石头滴穿。语本《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沆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10:“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巾下有一钱。乖崖杖之。吏曰:‘一钱何足道? 乃杖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多用于描写持之以恒的精神。→铁杵磨成针 跬步千里 锲而不舍 ↔一暴十寒 半途而废。 也作“滴水穿石”。


解释水不停地滴,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持之以恒,日久天长,自会做成难以想象的事情。

出处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枚乘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江苏淮阴人,曾经作过吴王刘濞掌管诏策文书的郎中官。枚乘在刘濞发动七国叛乱前,曾上书谏阻他起兵,叛乱中,又劝谏他罢兵,吴王均不听从。后来,吴王的叛乱被平定,而枚乘也由此出名。

在谏阻吴王刘濞叛乱的奏疏中,枚乘说:“福的产生有基础,祸的产生有根源,接受产生福的基础,杜绝产生祸的根源。祸从何处来的呢?泰山流下来的水可以滴穿石头,井上辘轳的绳索可以磨断木栏。水本身并非能钻透硬石的钻子,绳本身并非能锯断木头的锯子,这是逐渐浸润摩擦的结果。”枚乘希望吴王积累德行,了解背弃义礼的危害,三思而后行,早早地在错误发生前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吴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枚乘就离开他,去了梁国。

近义绳锯木断

反义一曝十寒

例句

学习贵在坚持,日积月累、水滴石穿,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词语水滴石穿】  成语:水滴石穿汉语词典:水滴石穿

猜你喜欢

  • 杜鹃啼蜀

    源见“望帝啼鹃”。借以渲染思归的愁情。宋韩淲《谒金门.和昌甫》词:“莫问杜鹃啼蜀,只有江南水竹。北客凄凉无伴独,春山生草木。”

  • 赌取黄河词

    源见“旗亭画壁”。指文人雅集赋诗。清王士禛《顾茂伦吴汉槎撰绝句诗》:“谁能更与尧峰叟,赌取黄河远上词。”

  • 榰颐

    源见“拄笏看山”。形容悠闲自得。清杜岕《和轮山夕阳寮》之二:“榰颐向西坐,宴息忘尘闤。”【词语榰颐】   汉语大词典:榰颐

  • 调羹鼎

    源见“盐梅和鼎”。喻治理政事。明张凤翼《红拂记.仗策渡江》:“囊中黄石包玄妙,腰下青萍射斗牛。调羹鼎,济川舟,云龙风虎岂难投。”【词语调羹鼎】   汉语大词典:调羹鼎

  • 陈陈相因

    陈:旧。因:沿袭。 此典指汉初经过几代帝王“休养生息”的政策,到汉武帝时已是国强民富之兴旺景象,粮库里陈粮压陈粮,层层积累,满得溢出仓外,在露天堆积着,以至于腐烂不能吃。后以此典比喻因循保守,没有革新

  • 凤楼手

    同“五凤楼手”。明李东阳《和谢于乔修撰云山图联句韵》:“重披意俱新,未接神已凝。雄夸凤楼手,规制皆略称。”【词语凤楼手】   汉语大词典:凤楼手

  • 微缕悬千钧

    《汉书.枚乘传》:“吴王之初怨望谋为逆也,乘奏书谏曰:‘……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西汉文士枚乘用“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来形容极其危急的险境。

  • 监门之养

    借指粗劣的食物。《史记·李斯列传》: “然则夫所贵于有天下者,岂欲苦形劳神,身处逆旅之宿,口食监门之养,手持臣虏之作哉?” 参见:○茅茨偏正 守门人的生活用度。比喻生活极清苦节俭。《史记·李斯列传》:

  • 飧蔗

    源见“渐入佳境”。喻兴味越来越浓。宋陆游《杂题》诗:“贫中得味如飧蔗,语下明心似到乡。”

  • 遵养待时

    同“遵养时晦”。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害卿兄弟,独夫介立,遵养待时,臣节讵久。”范祥雍校注:“此言尔朱荣待有时机,即欲篡夺。”见“遵养时晦”。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