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求仁得仁

求仁得仁

论语.述而》:“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孔子对子贡讲解“仁”字,他说以前卫国的蒯聩和蒯辄互相争夺王位,和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互相让位,谁也不肯做国君,两相比较,伯夷叔齐他们求仁而得到仁,因此并无所怨恨。后用以泛指适如其愿。

文选》卷二三阮籍《咏怀》:“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


连动 求仁德就得到仁德。比喻如愿以偿。语本《论语·述而》:“(子贡)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退思此语,抚省初心,~,又何不足之有也?”→如愿以偿 ↔事与愿违 求不得苦


【词语求仁得仁】  成语:求仁得仁汉语词典:求仁得仁

猜你喜欢

  • 竹叶舟

    唐.李玫《异闻实录.竹叶舟》:“陈季卿者,江南人,举进士至长安,十年不归。一日,于青龙寺访僧不值,憩于大阁。有终南山翁亦候僧,偶坐久之。壁间有寰瀛图,季卿寻江南路,太息曰:‘得此径归,不悔无成。’翁曰

  • 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其:指示代词,指“君子”。有之:有才德。似:通“嗣”,继承。 正因为君子有才有德,所以能继承祖业。 后也用以表示为文只要内容充实,就能上追古人,无愧作者。语出《诗.小雅.裳裳者华》:“左之左之,君

  • 燕市荆高

    源见“燕市悲歌”。借指慷慨激昂之义士。李详《湘绮先生却聘南下暂居上海赋此奉简》诗:“商山 绮 甪原难致,燕市荆 高不可求。”

  • 淮王鸡狗

    同“淮王鸡犬”。清朱彝尊《折桂令》词:“神仙侣淮王鸡狗,衣冠队楚国猕猴。”偏正 语本晋·葛洪《神仙传·刘安》:“时人传八公、安临去时,馀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因以“淮王鸡狗”比喻攀附权

  • 乌鸢攫肉

    同“乌衔肉”。清钱谦益《冬至后京江舟中感怀》诗之八:“乌鸢攫肉真堪笑,魑魅争光亦可哀。”

  • 嗣产

    《左传.襄公三十年》:“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杜预注:“嗣,续也。”后因以“嗣产”为颂美官吏能继承前贤事业之典。元袁桷《播州宣抚杨资德》诗:“客有依刘感,人传嗣

  • 胡为乎泥中

    为啥要在泥水中受罪?语出《诗.邶风.式微》:“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世说新语.文学》:“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儿女英雄传》三九回:“这等看起来,

  • 不列三后

    《后汉书.杨赐传》:“拜赐尚书令。数日出为廷尉,赐自以代非法家,言曰:‘三后成功,惟殷于民,皋陶不与焉,盖吝之也。’”唐.李贤注:“《尚书》曰:‘伯夷降典,折人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

  • 严子持竿

    同“严子垂纶”。唐罗邺《题沧浪峡》诗:“可怜严子持竿处,云水终年锁绿苔。”

  • 宋玉逢秋

    同“宋玉悲秋”。唐赵嘏《题崇圣寺简云端僧录》诗:“宋玉逢秋空雪涕,净名无地可容床。”【词语宋玉逢秋】   汉语大词典:宋玉逢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