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京家。”(后王方平请麻姑至)“蔡京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可十八、九许,……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古代传说中海外神仙居住的地方),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神仙传.王远》所载事同)

这是一个神仙故事,说的是汉桓帝时,神女麻姑被王方平邀至蔡京家,言谈之间,麻姑说自接待以来,已经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了。

后因常以“沧海桑田”或“沧桑”比喻世事巨变。

唐.储光羲《献八舅东归》诗:“独往不可群,沧海成桑田。”(《全唐诗》卷一三六)


主谓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界变化极大。桑田,农田。语本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王火《山在虚无缥缈间》:“想到南京在日寇汉奸蹂躏下民不聊生的地狱情况,真是~,不胜兴废之感。”△用于描写社会的发展变化。→沧海扬尘 白云苍狗 日新月异 ↔一成不变 一潭死水。也作“沧桑之变”、“海水桑田”。


【典源】 晋·葛洪《神仙传》:“ (王远) 因遣人召麻姑,亦莫知麻姑是何人也。言曰:‘王方平敬报,久不到民间,今来在此,想姑能暂来语否?’须臾信还,不见其使,但闻信语曰:‘麻姑载拜,不相见忽已五百余年,尊卑有序,拜敬无阶。烦信承来在彼,食顷即到,先受命当按行蓬莱,今便暂往,如是当还,还便亲觐,愿未即去。’如此两时,闻麻姑来。……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又水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 (王) 远叹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复扬尘也。’”

【今译】 神话传说神仙王远 (字方平),是汉时人,得道成仙。后曾降临于蔡经家,并派使者去请神仙麻姑,说:“王方平敬告,久不到民间来,今天来在此地,姑能否来谈谈?”一会儿使者回来,只听见声音说:“麻姑致意,不相见已经五百多年。既然您来邀请,我一会就到,不过要先去蓬莱,回来后马上来拜谒。”过了两个时辰,麻姑便也降临对王远说:“从上次与您见面以来,已经见到东海三次变为桑田。刚才去到蓬莱,又看见水只有往日的一半深了,难道又将变成陆地吗?”王远说:“圣人都说海中将要扬起尘土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世事翻覆迁改,人事变迁; 也用以形容年代久远。

【典形】 碧海成桑、沧海尘、沧海桑田、沧海扬尘、沧桑、尘飞沧海、尘扬海、东海桑田、东海扬尘、红尘碧海、海变桑田、海尘、海底飞尘、海浅蓬莱、海桑、海生桑、海田枯、话海麻姑、麻姑沧海、蓬海变、蓬莱清浅、桑海、桑田、桑田移碧海、水为尘、扬尘、海化田、桑栽海、碧海飞黄尘、溟海桑潜变,清水起黄尘、麻姑到沧海、弱水三浅清、桑林没东海、桑田几兴废、海底翻无水、海水扬胡尘、海水三清浅、海无三尺水、莱洲频度浅、何海不栽桑、扶桑乍几尘、东海生黄埃、鲲海扬尘、碧海红尘、碧海扬尘、蓬海飞尘、蓬岛尘狂、渤海桑田、清浅三变、麻姑书信、陵变耕海、桑栽东海、桑田清浅、桑田变易、桑田成海、海桑陵谷、海枯成田、海水桑田、海水栽桑、海水成尘、海水已干、变幻桑田、沧海成田、尘生碧海、尘生沧海、东海栽桑、世变桑田、飞尘赴海、千度桑田三度扬尘、三浅蓬莱、鲸波浅、碧海尘、蓬莱浅、桑海变、桑亩移、海涛浅、海扬尘、海生尘、海栽桑、海为田、畏水干、枯桑田,浅深愁、观海变、水清浅、巨海枯、飞黄埃。

【示例】

〔碧海成桑〕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恐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沧海尘〕 元·耶律楚材《和李振之》之一:“十年沧海尘空起,百岁黄粱梦乍惊。”

〔沧海桑田〕 宋·汪元量 《夷山醉歌》之二:“世间兴废奔如电,沧海桑田几回变。”

〔沧海扬尘〕清·戴移孝《惜誓》:“行看沧海扬尘日,才见西山木石多。”

〔沧桑〕 清·李本仁《汪水云草虫画卷》:“归来身世感沧桑,络纬西风总断肠。”

〔尘飞沧海〕 金·吴激《春从天上来·感旧》:“舞彻中原,尘飞沧海,风雪万里龙庭。”

〔尘扬海〕 宋·陆游《新晴午枕初起信笔》:“浩浩尘扬海,茫茫杵倚天。”

〔东海桑田〕 宋·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愿君不用刻此诗,东海桑田真旦暮。”

〔东海扬尘〕 清·钱谦益《再次茂之》之二:“东海扬尘今几变,错将精卫笑填河。”

〔红尘碧海〕 清·洪升《长生殿》:“忉利天,看红尘碧海须臾变。”

〔海变桑田〕 宋·张元干《沁园春·绍兴丁已五月》:“蓬莱,直上瑶台。看海变桑田飞暮埃。”

〔海尘〕 清·王夫之 《小霁过枫木岭》:“海尘无定变,聊崇芳兰躯。”

〔海底飞尘〕 唐·白居易《浪淘沙词》之五:“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海浅蓬莱〕 北周·庾信《思旧铭》:“海浅蓬莱,鱼鳖与蛟龙共尽。”〔海桑〕 清·沈钦圻《闻钱蒙叟尚书辞世》:“真共麻姑阅海桑,俄看文曜掩寒芒。”

〔海田枯〕 明·高启 《赠步炼师祷雨》:“人间又见海田枯,十丈黄尘没城郭。”

〔话海麻姑〕 清·丘逢甲《青感次许蕴伯韵》之十:“奔于素女月华冷,话海麻姑霜鬓多。”

〔麻姑沧海〕 元·王恽《平湖乐·寿李夫人》:“一杯更买,麻姑沧海,安坐看扬尘。”

〔蓬海变〕 唐·李乂《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已观蓬海变,谁厌拍梁灾。”

〔蓬莱清浅〕 明·郭翼 《城南草堂》:“城郭是非华表鹤,蓬莱清浅海中尘。”

〔桑海〕 唐·戎昱《秋望兴庆宫》:“万事如桑海,悲来欲恸神。”

〔桑田〕 北周·庾信《玉帐山铭》:“桑田屡变,海水频盈。长闻凤曲,永听箫声。”

〔桑田移碧海〕 唐·卢僎《十月梅花》:“红颜白发云泥改,何异桑田移碧海。”

〔水为尘〕 唐·顾况《古离别》:“西山为水水为尘,不是人间离别人。”

〔扬尘〕 清·丘逢甲《寄怀谢四颂丞台湾》之一:“相思隔沧海,极目叹扬尘。”


【词语沧海桑田】  成语:沧海桑田汉语词典:沧海桑田

猜你喜欢

  • 高阳多夔龙

    《左传.文公十八年》:“昔者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凯、梼戭、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晋.杜预注:“高阳帚颛顼之号。八人,其苗裔。”上古时有高阳氏,

  • 延陵听乐

    源见“自郐无讥”。谓听音乐而知国政。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延陵听乐,知列国之典彝。”

  • 燃萁

    《世说新语.文学》载:魏文帝曹丕令弟曹植七步中成诗,不成者行大法,曹植应声即成一首,诗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语。曹植七步成诗,以豆自喻,以萁喻曹丕,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终于感动曹丕,

  • 弘阁

    源见“东阁招贤”。喻指延纳贤才、款待宾客之所。唐白居易《岁夜咏怀兼寄思黯》:“陶窗与弘阁,风景一时新。”

  • 融融曳曳

    同“融融洩洩”。黄远庸《中日国民联合之经过》:“各招待会中之记事,既已由本报别录,不复具记。要之两国国民之融融曳曳于一堂,于此诸会中实留一最大之纪念。”【词语融融曳曳】  成语:融融曳曳汉语大词典:融

  • 贵不期骄

    《书.周官》:“位不期骄,禄不期侈。”孔传:“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富不与侈期,而侈自来。骄侈以行己,所以速亡。”位不期骄,原为周成王戒臣下之言。位,官爵。后因以“贵不期骄”谓官做大了,尽管自己并不企

  • 谢家兄弟

    《宋书.谢方明传》附《谢惠连传》:“子惠连,幼而聪敏,年十岁,能属文,兄族灵运相知赏。”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与族弟惠连相友爱,二人都以才名著称。后用以比拟有文才的兄弟。唐.耿湋《春日书情寄元校书伯和相国元

  • 胠笈

    同“胠箧”。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成都恶事》:“及扣黠者,则知此物探囊胠笈之具。”【词语胠笈】   汉语大词典:胠笈

  • 停机下训

    源见“孟母断机”。谓督子勤学。北周庾信《周赵国公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举案外恭,停机下训,馨馥于兰,年华于蕣。”

  • 二郎作相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载:宋王祐事太祖为知制诰,太祖遣使魏州,许以使还为相。及还而未果,祐笑谓亲宾曰:“某不做,儿子二郎必做。”二郎,其仲子旦,后果为真宗相。后因以为子侄为相的典故。宋刘克庄《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