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泽及枯骨

泽及枯骨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周文王使人掘地,得死人骸。文王曰:‘更葬之。’吏曰:‘此无主。’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今我非其主邪?’遂令吏以衣棺葬之。天下闻之,曰:‘文王贤矣,泽及髊骨(髊,音cī,肉未烂尽的尸骨),又况于人乎!’”

周文王使人掘地时,挖出了一具尚未完全腐烂的无主尸骨。他认为自己既是一国之主,便对国民中任何死者都负有一定的道义责任,不能任其骸骨抛弃荒野而无人过问,故使官员置办衣棺,妥善埋葬。这种恩惠及于死者的极端负责的精神,受到了天下民众的热烈赞颂。后因用为咏君主圣明贤德的典故。

后汉书.孝质帝纪》:“兵役连年,死亡流离,或支骸不敛,或停棺莫收,朕甚愍焉。昔文王葬枯骨,人赖其德。”《封神演义》第二三回:“圣德之君,泽及枯骨,何况我等人民,不沾雨露之恩。”


主谓 恩泽施及死去的人。形容恩深德厚。《隋书·炀帝纪下》:“恩加泉壤,庶弭穷魂之冤,~,用弘仁者之惠。”△褒义。用于描述恩泽广施。 →泽深恩重 ↔刻薄寡恩


【词语泽及枯骨】  成语:泽及枯骨汉语词典:泽及枯骨

猜你喜欢

  • 果下马

    《汉书.霍光传》“召皇太后御小马车”三国魏.张晏注:“皇太后所驾游宫中辇车也。汉厩有果下马,高三尺,以驾辇。”唐.颜师古注:“小马可于果树下乘之,故号果下马。”汉宫马厩中养有一种我国东北地区濊貊(音h

  • 仙令双凫

    源见“王乔凫舄”。喻地方官的行踪。明徐渭《寿徐山阴》诗:“仙令双凫日,新皇万历年。”

  • 庚宗之祸

    《左传.昭公四年》:“初,穆子去叔孙氏,及庚宗,遇妇人,使私为食而宿焉……既立,所宿庚宗之妇人,献以雉,问其姓,对曰:‘余子长矣,能奉雉而从我矣。’召而见之……遂使为竖,有宠,长使为政……田于丘蕕,遂

  • 相如抱璧归

    同“相如完璧”。清李渔《意中缘.求援》:“露出轻盈惹是非,做不得个冒险相如抱璧归。”

  • 著鞭

    源见“祖鞭先著”。谓着手进行,开始去做。后多以勉励人努力进取。唐韩翃《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时辈已争先,吾兄未著鞭。”宋陆游《书事》诗之三:“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快著鞭。”【词语著鞭】   

  • 玄圃

    同“悬圃”。宋曹勋《点绛唇》词:“山头雨,散成清露。玛瑙生玄圃。”宋 王之理《洞仙歌.范丞相夫人生日》词:“玉楼玄圃,旧是神仙伴。”【词语玄圃】   汉语大词典:玄圃

  • 牧羝

    源见“苏武节”。谓陷身异国的痛苦。宋文天祥《乙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诗之三:“沙边莫待哀黄鹄,雪里何须问牧羝。”叶玉森《玉楼春》词:“伤心失马塞翁吟,忍泪牧羝苏武怨。”【词语牧羝】   

  • 一枕黄粱

    源见“黄粱梦”。一场幻梦。或喻人生的短暂,或喻人生富贵的虚幻或喻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宋李曾伯《沁园春.送乔宾王》词:“一枕黄粱,满头白发,屈指旧游能几人?”明无名氏《贫富兴衰》三折:“百年世事沤随浪,都

  • 胆薪

    同“卧薪尝胆”。《清史稿.张煌言传》:“圣贤学问,故每毡雪自甘,胆薪深厉,而卒以成事。”蒋信《读史咏女士》诗:“越国君臣尽胆薪,阿侬愧作女儿身。”【词语胆薪】   汉语大词典:胆薪

  • 食白

    宋苏轼《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道人笑不答,此意安在哉。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王十朋集注:“《杭州图经》云:杨梅坞在南山近瑞峰,杨梅尤盛,有红白二种,今杭人呼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