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田光伏剑

田光伏剑

指田光用剑自杀,表示不泄露国家机密。后以此典比喻义士信守诺言,不负重托。田光(?——前227年),战国时燕(Yān烟)国(都蓟,今北京城西南)侠士,为人智深而勇毅。因鞠武推荐,得与燕太子姬丹交往,燕太子姬丹与他谋划刺杀秦王政(即秦始皇)以报仇,田光力荐荆轲(Kē科)可以差遣。燕太子姬丹说:“希望通过田先生能够与荆轲结交,行吗?”田光说:“遵命。”立即起身,快步走出。燕太子姬丹送出门口,郑重嘱咐道:“我所陈述,先生所言,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啊!”田光俯身笑着说:“是。”田光曲背弯腰走去见荆轲,说道:“我与您要好,燕国人没有人不知道。现在燕太子姬丹听说我强壮时之作为,不知道我身体不及以前,他宠幸告诉我说:‘燕国和秦国不能两立,希望先生注意。’已把您介绍给燕太子姬丹,希望你拜访太子于宫中。”荆轲说:“谨领教。”田光说:“我听说过,年长有德之人行事,不让别人怀疑他。今燕太子姬丹告诫我说:‘我们所说,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这说明太子怀疑我。一个人之行为如果让别人怀疑。就不是有节操、有骨气。”田光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说道:“希望您即刻去见燕太子姬丹,就说我田光已死,以表明不会泄露。”于是割颈自杀而死。”此典又作“田光义”、“田光刎头”、“田光血”、“刎田光”、“田光一死”。

【出典】:

史记》卷86《刺客列传·田光》2530页:“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lǚ旅,曲背弯腰)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dài待,及)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节操)侠(侠义)也。’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例句】:

三国魏·曹植《七启》:“故田光伏剑于北燕,公叔毕命于西秦。” 唐·陈子昂《燕太子》:“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明·李东阳《易水行》:“田光刎头如拔毛,于期血射秦云高。” 清·赵执信《督亢怀古》:“但隆郭隗礼,不洒田光血。” 清·黄景仁《烈士行》:“击衣呼豫让,向风刎田光。” 清·刘震《易水歌》:“田光一死今古难,荆轲入秦发冲冠。”


【典源】 《战国策·燕策三》:“ (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俛而笑曰:‘诺。’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史记·刺客列传》亦载。

【今译】 田光是燕国的侠义之士,燕太子丹为报秦国之仇,想托附田光,田光因自己年老,向太子丹推荐荆轲,太子丹说:“想通过先生结交荆轲,可以吗?”田光说:“完全可以。”马上起立走出。太子丹送他至门,说:“我所告知您的,先生所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说出去。”田光俯身笑道:“好。”田光去见荆轲,说:“我与你友好,燕国无人不知。但我已年老,太子希望我帮他复仇,我向他推荐了你,望你去宫中见太子。”荆轲说:“一定按您说的办。”田光又说:“我听说长者的行为,不应使人怀疑。今太子嘱咐我,不要说出这件事,是太子对我不放心。行为让人不放心,称不上是侠义之士了。”想以自杀激励荆轲,说:“请你马上去见太子,就说我已死,肯定不会泄露了。”于是自刎而死。

【释义】 后以此典指义士信守诺言,不负所托,不惜生命。

【典形】 田光伏剑、田光刎头、田光血、田光一死、田光义、刎田光、何忍见田光、田光老矣。

【示例】

〔田光伏剑〕 三国·曹植《七启》:“故田光伏剑于北燕,公叔毕命于西秦。”

〔田光刎头〕 明·李东阳 《易水行》:“田光刎头如拔毛,于期血射秦云高。”

〔田光血〕 清·赵执信《督亢怀古》:“但隆郭隗礼,不洒田光血。”

〔田光一死〕 清·刘震《易水歌》:“田光一死今古难,荆轲入秦发冲冠。”

〔田光义〕 唐·陈子昂《燕太子》:“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刎田光〕 清·黄景仁《烈士行》:“击衣呼豫让,向风刎田光。”


猜你喜欢

  • 谢氏撒盐

    源见“咏絮”。喻降雪。唐元稹《追封宋若华制》:“班妃裂素之咏,谢氏撒盐之章。”

  • 河清

    源见“黄河千年一清”。喻指圣君临世,天下太平。唐张说《东都酺宴》诗:“人间知几代,今日见河清。”清顾炎武《五十初度时在昌平》诗:“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亦比喻时机难遇或极言历时之久。唐张说

  • 文笔

    六朝时于文体有文笔之辨,有韵的称为文,无韵的称为笔。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日本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文者,诗、赋、铭、颂、

  • 日慎一日

    一天比一天谨慎。 表示言行检点,翼翼小心。语出《韩诗外传》卷八:“昨日何生?今日何成?必念归厚,必念治生。日慎一日,完如金城。”《后汉书.光武纪上》:“惟诸将业远功大,诚欲传于无穷,宜如临深渊,如履

  • 邹鲁

    《庄子.天地》:“其在《诗》、《书》、《礼》、《乐》者,邹 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北周庾信《哀江南赋》:“里为冠盖,门成邹

  • 惊鹊

    源见“乌鹊南飞”。比喻无处栖身的人。宋苏轼《次韵蒋颖叔》:“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词语惊鹊】   汉语大词典:惊鹊

  • 阳馆

    《尸子.君治》:“黄帝曰合宫,有虞氏曰总章,殷人曰阳馆,周人曰明堂,此皆所以名休其善也。”殷人称天子听政之所。后亦泛指帝王听政之所。唐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今陛下方御宝图,以临阳馆。”【词语阳馆】

  • 闻邻笛

    源见“山阳笛”。指感旧伤怀,追念亡友。元刘诜《和家兄巽翁久别听雨》:“不用闻邻笛,相悲正泪潸。”清方文《沈景山墓上作》诗:“乍捧双珠今痛绝,况闻邻笛似山阳。”

  • 末由也已

    见〔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词语末由也已】  成语:末由也已汉语大词典:末由也已

  • 倚伏机

    源见“倚伏”。指事物互相依存转化的机制。清曹寅《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之五:“尘世难量倚伏机,静驱猫犬闭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