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疑则勿用,用则勿疑

疑则勿用,用则勿疑

对别人猜疑就不要任用,既任用别人,就不要猜疑。 表示用人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语出《旧唐书.文宗纪上》:“五月壬戌朔戊辰诏:‘元首股肱,君臣象类,义深同体,理在坦怀。夫任则不疑,疑则不任。’”(任:用。)后多引作〔疑则勿用,用则勿疑〕。宋.陈亮《论开诚之道》:“臣愿陛下虚怀易虑,开心见诚,疑则勿用,用则勿疑。与其位,勿夺其职;任其事,勿间其言。”《续资治通鉴.宋纪.太宗淳化二年》:“左正言谢泌上言:伏睹明诏,不许两府接见宾客,是疑大臣以私也。古人有言曰:‘疑则勿用,用则勿疑。’”也引作〔疑人莫用,用人莫疑〕。用,一作“使”。《金史.熙宗纪》:“谚不云乎:‘疑人勿使,使人勿疑’。自今本国及诸色人,量才通用之。”《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疑人无用用无疑,耳畔休听是与非。”《儿女英雄传》三三回:“安老爷道:‘自古道疑人莫用,用人莫疑。她两个既有这番志向,又说的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这桩事责成她两个办起来,才是絜矩之道’。”


并列 对有疑问的人就不要用他,对使用了的人就不要对他有所疑忌,谓用人应予以充分信任。宋·陈亮《论开诚之道》:“臣愿陛下虚怀易虑,开心见诚,~。与其位,勿夺其职;任以事,勿间以言。”△用于用人方面。→疑人勿使,使人勿疑。也作“疑则勿任,任则勿疑”。


【词语疑则勿用,用则勿疑】  成语:疑则勿用,用则勿疑

猜你喜欢

  • 一解不如一解

    同“一蟹不如一蟹”。解,古通“蟹”。明沈德符《野获编.释道》:“至近日,宗门诸名下,争以坛坫自高,相驳相嘲,以至相妒相詈,真一解不如一解矣。”见“一蟹不如一蟹”。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释道·禅林诸名

  • 重足而立

    重(chóng虫)足而立:两脚叠立,一脚立地,另一脚跟压在立地脚背上。此典指汲黯(àn岸)责说张汤苛法,使人们叠足不敢跨步。比喻人人恐怖,连跨步都不敢;或比喻敢怒而不敢言。汲黯(?——前112年),字

  • 杨恽生行乐

    源见“南山种豆”。称人生要自得其乐。宋刘弇《江馆》诗之三:“饱闻杨恽生行乐,懒赋张衡我所思。”

  • 绿帻见宠

    《汉书.东方朔传》:“董偃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初,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堂邑侯陈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岁矣,近幸偃。始偃与姑母以卖珠为事,偃年十三,随母出入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召见,曰:

  • 鹏垂

    源见“鲲鹏展翅”。比喻天边大片的云彩。清黄遵宪《舟中骤雨》诗:“鹏垂天欲堕,龙吼海齐鸣。”【词语鹏垂】   汉语大词典:鹏垂

  • 头为城,尾为旌

    《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尧以天下让舜,鮌为诸侯,怒于尧曰:‘……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尧为失论。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唐尧之时,尧以天

  • 贯隼

    《易.解》:“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墙之上,获之,无不利。”后以“贯隼”喻指除奸佞凶暴之人。贯,射穿。唐敬骞《射隼高墉赋》:“士有五善斯在,载櫜有待,丽龟之知未忘,贯隼之诚勿改,幸文 武之不坠,希葑菲之必

  • 黄公车盖

    黄公:汉代著名的清官黄霸。车盖;古代车上御风遮日的篷子。黄霸为人洞察事理、思维敏锐,熟悉法律。待人温和善良,谦让,知识面宽,善于领导下属官吏。在担任河南太守丞(佐官)时,处理公务合于法度,顺应民心,太

  • 豕虎传讹

    同“鲁鱼亥豕”。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序》:“而世之考古者……兼有竹素烂脱,豕虎传讹,易斗分作升分,予琳为惠琳,乃出校书之陋,本非作者之諐。”见“豕亥鱼鲁”。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序》:“而世之

  • 千孔百疮

    见“百孔千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