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疑则勿用,用则勿疑

疑则勿用,用则勿疑

对别人猜疑就不要任用,既任用别人,就不要猜疑。 表示用人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语出《旧唐书.文宗纪上》:“五月壬戌朔戊辰诏:‘元首股肱,君臣象类,义深同体,理在坦怀。夫任则不疑,疑则不任。’”(任:用。)后多引作〔疑则勿用,用则勿疑〕。宋.陈亮《论开诚之道》:“臣愿陛下虚怀易虑,开心见诚,疑则勿用,用则勿疑。与其位,勿夺其职;任其事,勿间其言。”《续资治通鉴.宋纪.太宗淳化二年》:“左正言谢泌上言:伏睹明诏,不许两府接见宾客,是疑大臣以私也。古人有言曰:‘疑则勿用,用则勿疑。’”也引作〔疑人莫用,用人莫疑〕。用,一作“使”。《金史.熙宗纪》:“谚不云乎:‘疑人勿使,使人勿疑’。自今本国及诸色人,量才通用之。”《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疑人无用用无疑,耳畔休听是与非。”《儿女英雄传》三三回:“安老爷道:‘自古道疑人莫用,用人莫疑。她两个既有这番志向,又说的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这桩事责成她两个办起来,才是絜矩之道’。”


并列 对有疑问的人就不要用他,对使用了的人就不要对他有所疑忌,谓用人应予以充分信任。宋·陈亮《论开诚之道》:“臣愿陛下虚怀易虑,开心见诚,~。与其位,勿夺其职;任以事,勿间以言。”△用于用人方面。→疑人勿使,使人勿疑。也作“疑则勿任,任则勿疑”。


【词语疑则勿用,用则勿疑】  成语:疑则勿用,用则勿疑

猜你喜欢

  • 丁艰

    亦作“丁忧”。《世说新语.仇隙》:“(王)蓝田于会稽丁艰,停山阴治丧。”《南史.谢贞传》:“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参见“丁忧”条。【词语丁艰】   汉语大词典:丁艰

  • 瓜样枣

    源见“枣大如瓜”。指珍奇的果实或食品。宋刘克庄《贺新郎.题蒲涧寺》词:“不是世无瓜样枣,便有来、肯饱痴儿腹。聊举酒,笑相属。”

  • 楚王吞蛭

    汉贾谊《新书.春秋》载:春秋 楚 惠王(一说楚庄王)食寒葅,有蛭,恐司厨者获罪,乃暗吞之。后因以“楚王吞蛭”称颂王者宽仁待下。《旧唐书.姚崇传》:“楚王吞蛭,厥疾用瘳……皆志在安人,思不失礼。”

  • 芋魁饭豆

    源见“陂坏当复”。指粗劣的饭食。宋苏轼《庆源宣义王丈以累举得官》诗:“拂衣自注下下考,芋魁饭豆吾岂无。”【词语芋魁饭豆】  成语:芋魁饭豆汉语大词典:芋魁饭豆

  • 竞絿

    《诗.商颂.长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毛传:“絿,急也。”朱熹集传:“竞,强;絿,缓也。”后因称施政缓急适当为“竞絿”。清钱谦益《父国聘赠承德郎太仆寺寺丞》:“操仁心以为质,匪刚柔而竞絿。”【词

  • 蜗庐

    同“蜗牛庐”。唐钱起《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诗:“野老采薇暇,蜗庐招客幽。”【词语蜗庐】   汉语大词典:蜗庐

  • 胸中磊磈

    同“胸中磈磊”。宋王千秋《水调歌头》词:“座上骑鲸仙友,笑我胸中磊磈,取酒为浇愁。”

  • 缓刑泣罪

    源见“神禹泣罪”。指心怀仁德,怜惜罪犯。清钱谦益《大理寺左寺副曹文衡授儒林郎制》:“省视故牍,得尔所上书,有缓刑泣罪之思焉。”

  • 登遐

    《墨子.节葬下》:“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熏上,谓之登遐。”谓死者升天而去。后因以“登遐”为对人死的讳称。《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汉郑玄笺:“此三后既没,登遐,精气在天矣。

  • 箕裘相继

    比喻能继承兄父的事业。明无名氏《精忠记·赏春》: “愿百年奕叶传芳,好儿孙箕裘相继。” 参见:○克绍箕裘见“箕裘弓冶”。明·无名氏《精忠记·赏春》:“愿百年奕叶传芳,好儿孙~。”【词语箕裘相继】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