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笔床茶灶

笔床茶灶

笔床即笔架;茶灶即煮茶用的小炉。形容隐士淡泊脱俗的生活。出自唐人陆龟蒙事迹。陆龟蒙(?-881年),字鲁望。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举进士不第,遂任苏、湖二郡从事,后退隐松江甫里(今上海市境内),自号江湖散人、天随子,又号甫里先生。他很少与俗人交往,甚至有人登门拜访也不肯出见。从不骑马,而是在船上搭上船蓬,摆上书籍、茶灶、笔床及钓竿,飘泊于水上。

【出典】:

新唐书》卷196《隐逸·陆龟蒙传》5613页:“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不乘马,升舟设蓬席,赍(jī机)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

【例句】:

宋·张炎《甘州·钱草窗》:“是几番,同醉古园林。烟波远,笔床茶灶,何处逢君。” 元·刘时中〔双调·折桂令〕《渔》:“漠漠平沙,蒻笠蓑衣,笔床茶灶,小作生涯。”


【典源】《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传》:“初,病酒,再期乃已,其后客至,絜(jie) 壶置杯不复饮。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不乘马,升舟设蓬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时谓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甫里先生。”

【今译】 唐代陆龟蒙隐居于松江甫里,他不爱与俗人来往,有的登门拜访也不肯见。不骑马,在船上搭上船篷,装上书籍、茶灶 (烹茶的小炉)、笔床(放毛笔的文具) 及钓竿等,自得其趣。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隐士生活。

【典形】 笔床茶灶、茶灶、茶灶龟蒙、甫里笔床。

【示例】

〔笔床茶灶〕 宋·张炎《甘州·饯草窗》:“是几番,同醉古园林。烟波远,笔床茶灶,何处逢君。”

〔茶灶〕 元·张可久《金字经·湖上书事》:“六月芭蕉雨,西湖杨柳风,茶灶诗瓢随老翁。”

〔茶灶龟蒙〕 元 · 张可久 《人月圆》:“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


猜你喜欢

  • 倩女魂

    源见“倩女离魂”。指痴情美女的精魂。明阮大铖《燕子笺.骇象》:“莫不是、谎天台,刘 阮情,莫不是、暂离了倩女魂。”

  • 台衡

    晋.陆机《陆机集》附《补遗.赠弟士龙诗十首》其一:“奕世台衡,扶帝紫极。”《晋书.天文志上》:“紫宫垣十五星,……一曰紫微,大帝之坐也,天子之常居也。”“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

  • 雁臣

    《北史.斛律金传》:“魏除为第二领人酋长,秋朝京师,春还部落,号曰雁臣。”因以“雁臣”称入京师朝觐,至春始还部落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城南龙华寺》:“北夷酋长遣子入侍者,常秋来春

  • 敌国通舟

    同“舟中敌国”。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敌国通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其他 船上的人都成了敌人。形容众叛亲离。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贬义。多用于处境

  • 牵牛罚

    源见“蹊田夺牛”。指罚罪过当。清黄遵宪《罢美国留学生感赋》诗:“牵牛罚太重,亡羊补恐迟。”【词语牵牛罚】   汉语大词典:牵牛罚

  • 获锦

    源见“夺锦袍”。比喻获得胜利。陈毅《赣南游击词》:“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

  • 吴越同舟

    源见“同舟共济”。比喻虽有旧怨,但当同遭危难时,则互相救助。如:值此民族危亡之际,国人应本吴越同舟之义,共赴时艰。主谓 吴人与越人共乘一舟。比喻虽有旧怨,但当同遭危难,利害一致之时,也必须互相救助,共

  • 化鹏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注:一说为海水沸涌;另说,运即运行,海运指在海上运行)则将

  • 虱悬轮

    源见“精贯虱心”。悬虱于窗,视如车轮。比喻功力深厚。清赵翼《初用眼镜》诗:“遂觉虱悬轮,可以命中射。”

  • 式遏寇虐

    式:发语词。遏:制止。 制止残暴与掠夺。语出《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无俾民忧。”《三国志.魏志.三少帝纪》:“正元二年冬十月诏曰:‘朕以寡德,不能式遏寇虐,乃令蜀贼陆梁边陲。’”《宋书.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