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南面百城”。清朱祐《赠张谐石雪巢》诗:“羹藜不羡五侯鲭,拥书自比南面城。”
同“夔一足”。《中国现在记》一回:“一夔已足,世上哪里有兼全的事。”主谓 夔:传说舜时有才华的乐官。比喻只要有真才实学,一个也就够了。语本《吕氏春秋·察传》:“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脚),信
九天:古称天有九重,极言其高远。这里比喻深邃的天子住处。阊阖:宫殿的正门。衣冠:借指官宦士绅。冕旒:冕是冠冕,旒是冠前下垂的缀珠。本是皇帝戴的帽子,这里指代皇帝。 九重深邃的宫门迤逦打开,万国来朝的
源见“乘槎”。指汉代出使西域的张骞。唐杜甫《秦州杂诗》之八:“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词语寻源使】 汉语大词典:寻源使
源见“雷轰荐福碑”。指受人推崇的法帖。明李梦阳《赠郑羽士》诗:“空传荐福千金帖,今世谁寻少保碑?”
同“三尺焦桐”。清程先贞《听张八娘弹琴》诗:“三尺枯桐七缕丝,开囊自拂秋云帕。”偏正 指琴。古琴身多以桐木制成,故云。清·程先贞《听张八娘弹琴》:“~七缕丝,开囊自拂秋云帕。”△多用于乐器。→七尺焦桐
汉.袁康《越绝书》卷二:“阖闾冢在阊门外,名虎丘,下有池广六十步,水深丈五尺。铜椁三重,……扁诸之剑三千,方圆之口三千,时耗、鱼肠之剑在焉。千万人筑治之,取土临湖口,筑三日而白虎居上,故号虎丘。”又唐
源见“妖姬荡舟”。谓姬妾因行为轻狂而被逐。南朝 梁萧纲《妾薄命篇》:“本异摇舟咎,何关窃命疑。”
即“侧目”。斜着眼睛看,不敢正视,形容一种畏惧的情态。《汉书.息夫躬传》:“躬既亲近,数进见言事,论议亡所避。众畏其口,见之仄目。”颜师古注:“仄,古侧字也。”【词语仄目】 汉语大词典:仄目
源见“潘安白发”。借指头发早白。宋吴文英《木兰花慢.重游虎丘》词:“年年,叶外花前,腰艳楚、鬓成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