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绝缨会

绝缨会

源见“绝缨”。泛指宴会、聚会等。元无名氏《斗鹌鹑.妓好睡》曲:“绝缨会上难侍立,才烛灭,早魂魄昏迷。”


【典源】 《韩诗外传》卷七:“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后扢(gu) 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扢其缨而绝之。愿趣 (cu) 火视绝缨者。’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于是王遂与群臣欢饮,乃罢。”《说苑·复恩》亦载,文大略同,“王后”作“美人”。

【今译】 春秋时,楚庄王宴饮群臣,饮至黄昏,众人皆醉。忽然殿中蜡烛吹灭,有臣子趁机悄悄拉王后的衣服,王后将其帽缨揪掉,告诉庄王说:“烛灭时有人拽我衣服,我揪掉了他的帽缨,请迅速点灯查问。”庄王却说:“不!”立即下令:“今天与我饮酒,不将自己帽缨揪下的,不为尽欢。”于是群臣纷纷揪下帽缨,因而无法查明究竟是谁拽了王后衣服,楚庄王与群臣继续畅饮,尽兴方休。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酣饮纵情; 也用以形容宽宏大量。

【典形】 楚人缨脱、倒簪缨、绝缨、绝缨会、赦绝缨。

【示例】

〔楚人缨脱〕 北周 · 庾信 《对烛赋》:“楚人缨脱尽,燕君书误多。”

〔倒簪缨〕 唐·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促筵交履舄,痛饮倒簪缨。”

〔绝缨〕 三国·曹植《求自试表》:“绝缨盗马之臣赦,而楚赵以济其难。”

〔绝缨会〕 元·无名氏《斗鹌鹑·妓好睡》:“绝缨会上难侍立,才烛灭,早魂魄,昏迷。”

〔赦绝缨〕 清·钱谦益《次韵刘敬仲寒夜》之五:“怜才可但旌当辙,使过终须赦绝缨。”


猜你喜欢

  • 寒灰复燃

    源见“死灰复燃”。比喻重获生机。金元好问《甲午除夜》诗:“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

  • 黍炊

    源见“黄粱梦”。比喻虚幻的梦境。元吴澄《次韵灵兴避暑》:“黍炊邯郸枕,树响箕山飘。”【词语黍炊】   汉语大词典:黍炊

  • 张汤鼠

    源见“鼠狱”。指老鼠。清陈维崧《氐州第一.鼠对》词:“侠不屠龙,仙难控鹤,仅磔张汤鼠。”

  • 驾鲤

    同“乘鲤”。南朝 梁江淹《采绫》诗:“乘鼋非逐俗,驾鲤乃怀仙。”【词语驾鲤】   汉语大词典:驾鲤

  • 留犊

    《三国志.魏书.常林传》裴松之注引鱼豢《魏略》:“时苗字德胄,钜鹿人也。少清白,为人疾恶。建安中,入丞相府。出为寿春令,令行风靡。……其始之官,乘薄軬(音fàn,车篷)车,黄牸牛(牸,音zì,母牛),

  • 死后来大鸟

    源见“鸟哭杨震”。形容节操高尚,受到敬重。清钱谦益《丁卯十月书事》诗之四:“死后故应来大鸟,生时岂合点青蝇。”

  • 许由匿尧

    同“许由洗耳”。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是以许由匿尧而深隐,唐氏不以衰。”

  • 塞耳偷铃

    同“掩耳盗铃”。《五灯会元.雪峰存禅师法嗣》:“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魂不散的死人,冥冥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偏正 把自己的耳朵塞住而去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宋·释普济《五灯会

  • 觳觫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赵岐注:“觳觫,牛当到死地处恐貌。”后以“觳觫”借指牛。唐皎

  • 茅茨不翦

    茅草屋顶也不加修剪。指崇尚俭朴,不事修饰。《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明.王祎《纬萧轩记》:“环堵之区,方丈之室,茅茨不翦,蕙药是饰。”亦作“茅茨不剪”。《史记.太史公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