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羞与哙伍

羞与哙伍

哙(kuài快):樊哙,汉初武将。此典指韩信汉初立大功,封王。但被怀疑猜忌,降为淮阴侯,他不愿比自己差的樊哙在一起。后以此典表示羞与自己所轻视的人在一起。韩信(?——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阴市西南)人。秦末农民起义,初属项羽,未被重用,继归刘邦,因官小而走,被萧何追回,力荐,任大将军。楚、汉战争时,刘邦采其策,攻占关中(今河南灵宝县东北故函谷关以西以及今陕西和甘肃东部秦岭以北地区)。刘邦在荥阳、成皋(二地今属河南)间与项羽相持,韩信率军抄袭项羽后路,破赵取燕、齐,占据黄河下游之地,刘邦封他为齐王。前202年,率军与刘邦会合,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西汉建立,改封楚王。高祖刘邦妒忌他的才能,以谋反嫌疑,降为淮阴侯。因此常称病,心中不乐。羞与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并列。韩信曾过舞阳侯樊哙家,樊哙跪拜迎送,口中称臣,说:“大王肯光临臣家,实在荣幸!”韩信出门,笑叹说:“我和樊哙这样人在一起,真感到羞耻。”此典又作“羞与为伍”、“哙等伍”、“与哙伍”、“耻与哙伍”、“哙伍”、“伍哙”。

【出典】:

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2609、2627、2628页:“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项王亡将钟离眛(mò末)家在伊庐(今湖北南漳东北),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眛,闻其在楚,诏楚捕眛。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今湖北新州、安陆、云梦、钟祥、荆门、枝江、松滋、监利、洪湖等县),发使告诸侯会陈(今河南淮阳县):‘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眛计事,眛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luò洛)阳(今河南洛阳市西),赦信罪,以为淮阴侯。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列传》:“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 宋·苏轼《生日蒙刘景文以古画松鹤为寿》:“君今哙等伍,志与湛辈各。” 宋·李廷忠《谢王枢使荐举启》:“生乃与哙伍,犹未离七选之阶。” 元·耶律楚材《用前韵感事》:“生平耻与哙伍行,杜门养拙安无常。” 清·归庄《赠陆桴亭》:“君是泰师我敢友,生非哙伍尔能知。”


述补 以与某些人同列感到羞耻。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常用于表示对某些人极端鄙视或感到厌恶。也作“羞与为伍”。


【词语羞与哙伍】  成语:羞与哙伍汉语词典:羞与哙伍

猜你喜欢

  • 鲁鱼帝虎

    同“鲁鱼亥豕”。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四:“其翻译诸经……较之西域元文,已经三易。其中舛讹,不但鲁鱼帝虎而已。”并列 篆文“鲁”与“鱼”、“帝”与“虎”字形相近,古书传抄或刻印时常会弄错。因以指文字

  • 雷霆万钧

    《汉书.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后以“雷霆万钧”比喻威猛之势不可挡。宋杨万里《范公亭记》:“当公伏阁以死争天下之大事,雷霆万钧,不栗不折,视大吏能回天却月者蔑如也

  • 龙山佳会

    同“龙山会”。宋周紫芝《品令》词:“休说龙山佳会,此情不浅。”【词语龙山佳会】   汉语大词典:龙山佳会

  • 孔融表

    源见“荐鹗”。指举荐人才的奏疏。唐张祜《投韩员外》诗:“还闻孔融表,曾荐祢衡才。”

  • 卖药逃名

    同“卖药藏名”。唐皇甫冉《卖药人处得南阳朱山人书》诗:“卖药何为者,逃名市井居。”

  • 曼倩避世金马门

    同“大隐金门”。清吴嘉纪《音隐歌赠俞锦泉》诗:“君不见曼倩避世金马门,簪缨衮衮高蹈存。”

  • 观自在

    观世音菩萨的别名。《般若心经》:“观自在菩萨。”《心经略疏》:“于事理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立此名,又机往救,自在无关,故以为名。前释就智,后释就悲。”【词语观自在】   汉语大词典:观自在

  • 北冥鱼

    同“北溟鱼”。明张居正《送初幼嘉年兄还郢》诗之一:“太乙夜燃东壁火,天池时化北冥鱼。”【词语北冥鱼】   汉语大词典:北冥鱼

  • 昼锦荣

    同“昼锦荣归”。唐刘禹锡《赠致仕滕庶子先辈》诗:“朝服归来昼锦荣,登科记上更无兄。”

  • 比翼连枝

    比翼:鸟名,传说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因喻夫妇。形容夫妇亲密不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明.谢谠《四喜记.大宋毕姻》:“但愿你百岁夫妻长好,比翼共连枝,无异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