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老罴当道

老罴当道

罴:指南北朝时大将王罴。老罴当道,比喻猛将把守要塞。王罴(?-541年)京兆霸城(今陕西西安附近)人,北魏名将。魏孝文帝太和年间,拜为殿中将军,率兵打败少数族氐羌的进攻,封为西河内史,王罴辞官不拜,众人劝他说:“西河是大郡,俸禄又优厚,为何辞官呢?”王罴说:“都城和洛阳所用的木材,都出自西河。朝中权贵营造宅第,都要找我借,如果我让他们出钱,他们不肯;如果科敛百姓,又违犯法令,所以才辞官不作。”魏孝武时,择为骠骑大将军,屡与齐、梁军队交战,声威远布。有一次,王罴负责修建州城,城未修完,便把梯子放在了城外。齐朝的韩轨、司马子如带兵来偷袭。王罴没有发觉,等到早上,韩轨的军队已经乘梯入城。王罴还没起床,听见外面杀声四起,便光着身子拿一根白木棒,大呼而出,对齐朝兵叫喊道:“老罴当道卧,你们这些貉子怎能过得去。”齐兵见了,惊骇四散。王罴追至东门,集合了一些士兵,合力打败了齐兵。

【出典】:

北史·王罴传》卷62,2202页:“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洶洶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

【例句】:

清·钱谦益《元日杂题长句八首》之五:“老罴当道踞津门,一旅师如万骑屯。” 魏源《寰海后十首》:“鏖军周处罴当道,倡走荀林马乱行。”


主谓 《北史·王罴传》:“王罴除华州刺史,尝修州城未毕,梯在城外。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閤外汹汹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后比喻猛将镇守要冲,也用以形容英姿豪气。△多用于描写猛将之语。也作“老熊当道”。


【典源】《北史·王罴传》:“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閤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

【今译】 南朝齐武帝派遣韩轨等率兵从河东夜袭北魏大将王罴,王罴没有察觉。将近拂晓,韩轨人马已登梯人城,而王罴仍在酣睡,忽听门外声音喧闹异常,王罴猛然而起,赤身光头,手持一白木棒冲出,大喝:“老罴当道而卧,貉子之辈哪能通过!”敌军见了惊恐万分,赶忙后退。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猛士把守要冲; 也形容壮士豪气。

【典形】 老罴当道、老熊当道、罴卧、卧罴吞貉子、熊罴守、老罴高卧。

【示例】

〔老罴当道〕 唐·王维《工部杨尚书夫人王氏墓志铭》:“河南则分虎临人,华阴则老罴当道。”

〔老熊当道〕 清·钱谦益《元日杂题长句》之五:“老熊当道踞津门,一旅师如万骑屯。”

〔罴卧〕 宋·陆游《晓出至湖桑埭》:“老气犹能作罴卧,壮怀谁复记鸿轩。”

〔卧罴吞貉子〕 宋·陆游《遣怀》:“漫道卧罴吞貉子,安能淅米向矛头。”

〔熊罴守〕 清·王士禛《潼关》:“复隍几见熊罴守,弃甲空传犀兕多。”


【词语老罴当道】  成语:老罴当道汉语词典:老罴当道

猜你喜欢

  • 楚王吞蛭

    汉贾谊《新书.春秋》载:春秋 楚 惠王(一说楚庄王)食寒葅,有蛭,恐司厨者获罪,乃暗吞之。后因以“楚王吞蛭”称颂王者宽仁待下。《旧唐书.姚崇传》:“楚王吞蛭,厥疾用瘳……皆志在安人,思不失礼。”

  • 举鼎绝膑

    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秦武王自恃有力,同力士孟说比赛举鼎,结果折断了膝盖骨。后因以“举鼎绝膑”用为力小不胜重任的典故。梁启超

  • 杀身以成仁

    牺性生命以成全仁德。 后多指为正义事业而献身。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后汉书.冯勤传》:“欲以身试法耶?将杀身以成仁耶?”《隋书.诚节传.序》:“

  • 三年鸟

    同“三年一鸣”。唐陈去疾《赋得骐骥长鸣》诗:“迹类三年鸟,心驰五达庄。”

  • 遗珠

    《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玄珠,本指黑色明珠,道家借以比喻大道)。”《新唐书.狄仁杰传》:“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指罢黜与迁升)使阎立本召讯,

  • 居安思危

    意谓在和平安定之时,要时刻保持戒备,以防止各种祸患的发生。公元前564年,中原霸主晋悼公率领诸侯两度伐郑,迫使郑国背楚向晋。战争胜利后,晋悼公将郑国为求和而进献的许多礼物如乐师、乐器分出一半赐给大夫魏

  • 舐犊情深

    源见“老牛舐犊”。喻父母爱其子女情深意切。《儿女英雄传》三十回:“安老夫妻暮年守着个独子,未免舐犊情深,加了几分怜爱。”见“舐犊之爱”。《儿女英雄传》30回:“安老夫妻暮年守着个独子,未免~,加了几分

  • 洗耳高人

    同“洗耳翁”。宋陆游《秋晚杂兴》诗:“洗耳高人耻见尧,看渠应不受弓招。”

  • 元礼舟

    同“李膺舟”。明何景明《同李川甫邹子家过张子言舍》诗:“元礼舟堪并,邹阳赋更嘉。”

  • 戏彩裳

    同“戏彩娱亲”。明无名氏《霞笺记.中丞训子》:“白首怀高堂,还呈戏彩裳。”【词语戏彩裳】   汉语大词典:戏彩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