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比喻富于经验的人能够在工作中起引导作用。春秋时期,管仲、隰朋二人随同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天出征,到冬天才返师回国。由于历时较久,归国途中迷了路。管仲出主意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用的。于是将老马放在前面带路,大队人马在后随行,终于找到了道路,回到齐国。

【出典】: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例句】:

宋·毛滂《东堂集》2《寄曹使君诗》:“请同韶濩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 清·黄景仁《两当轩集》3《立秋后二日诗》:“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主谓 老马认得走过的道路。语本《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以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比喻经验丰富的人办事富有成效。汉水《勇往直前》:“他说:我是一匹老马了,然而俗话说得好,‘~’。”△多用于有经验的人。→驾轻就熟 ↔少不更事 老不晓事。 也作“识途老马”、“识涂老马”。


【典源】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今译】 春秋时,管仲等随齐桓公北伐孤竹国,春天进发冬天返回,迷失道路。管仲说:“这时用得上老马的智慧了。”于是放开老马让它走在队伍前头,找到归路。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富有经验阅历。

【典形】 存老马、孤竹马、老马识途、老马知道、老马知路、识途老马、自谙深碛路、老马迷路。

【示例】

〔存老马〕 唐·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孤竹马〕 清·黄景仁《满江红》:“识路漫夸孤竹马,问名久似辽东豕。”

〔老马识途〕 清·黄景仁《立秋后二日》:“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老马知道〕 唐·杜甫《观西安兵过》:“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老马知路〕 宋·陆游《东窗遣兴》之三:“老马漫知路,钝锥宁出囊。”

〔识途老马〕 清·钱谦益《夜过磨盘岭》:“攫食饥乌心未饱,识途老马足堪扪。”


【词语老马识途】  成语:老马识途汉语词典:老马识途

猜你喜欢

  • 窈娘

    唐孟荣《本事诗.情感》:“唐武后时,补阙乔知之有侍婢窈娘,美丽善歌舞,为武承嗣所夺。知之怨惜,因作《绿珠篇》以寄情,密送与窈娘,窈娘感愤自杀。承嗣大怒,因讽酷吏罗织诛乔知之。”《旧唐书》卷一百九〇《文

  • 秦侯瓜

    同“东陵瓜”。郭沫若《蜩螗集.董老行》:“传食共分秦侯瓜,延年自有安期枣。”【词语秦侯瓜】   汉语大词典:秦侯瓜

  • 琴高骑鲤

    同“琴高乘鲤”。清王士禛《刘子端舍人惠琴鱼》诗:“琴高骑鲤撇波去,至今溪水桃花香。”

  • 料敌若神

    估计敌情十分准确,就像能未卜先知的神一样。出自唐德宗对郭子仪的评价。郭子仪(697-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以武举累官至天德军使,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时子仪为朔方节度使,率本军征讨叛贼

  • 秦书八体

    秦代所通行的八种字体。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叙》:“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词语秦书八体】  成语:秦书八体汉语大词典:秦书八

  • 贯月槎

    源见“乘槎”。传说尧时西海中发光的浮木。借指舟楫。明张煌言《登湄州谒天妃宫》诗之四:“楼前缥缈凌波袜,槛外参差贯月槎。”亦喻指船形酒器。清吴均《梅查歌》:“中空不用巧匠凿,妙制天成贯月槎。”按,梅查,

  • 吐凤才华

    源见“吐凤”。形容非凡的才华。清张鸣珂《百字令.题沈书卿松隐庵读书图》词:“吐凤才华,枯蟫滋味,好作千秋想。”

  • 虞人箴

    《左传.襄公四年》:“昔周辛甲之为太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

  • 龙断之登

    源见“龙断”。谓谋利求财。龙,通“垄”。宋陈亮《谢梁侍郎启》:“伏念某身名不竞,时命皆非。豪于闾里,所得宁几?迫于妻子,无策自资。孰为龙断之登,羞作墦间之乞。”【词语龙断之登】  成语:龙断之登汉语大

  • 阜乡

    42` 源见“安期遗舄”。借指仙乡。明屠隆《昙花记.夫人得信》:“踏遍云山赤县神州,脚底穿,波清浅,蓬莱海畔,阜乡边,有书传。”【词语阜乡】   汉语大词典:阜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