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胶柱鼓瑟

胶柱鼓瑟

胶(jiāo交):用胶粘住物件。柱:瑟上用来拧转丝弦的短轴。瑟(sè色):古代弦乐器,象琴。 此典指蔺相如对赵孝成王说:赵括死读兵书,不会灵活运用。如瑟上的柱被用胶水粘住,不能拧转丝弦,不能调动,只能发出死板不变的声音。后以此典比喻只知道死守成法,不能灵活运用。战国时,赵惠文王去世,他儿子赵孝成王继位。赵孝成王七年(前259年),秦国与赵国军队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对抗作战,这时赵国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已患重病,赵王派遣廉颇带兵攻打秦军,秦军多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应战。秦军多次挑战,廉颇也不理睬。赵王听信秦国间谍散布之谣言。秦国间谍说:“秦国害怕的,就只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赵孝成王因此用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凭名声使用赵括,象是用胶水胶粘瑟上的弦柱来弹瑟,音调不能变通一样。赵括只会死读他父亲的书,不能随机应变。”赵孝成王不听,仍旧任命赵括为将。结果赵军在长平之战中遭到惨败,丧师数十万,赵括也被秦军射死。此典又作“胶柱调瑟”。

【出典】:

史记》卷81《廉颇蔺相如列传》2446:“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通“拒”,对抗)长平,时赵奢(赵国名将,秦军进攻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奢大破秦军,因功封马服君)已死,而蔺相如病笃(重),赵使廉颇(赵国名将,赵惠文王时任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长平之战,他坚守三年,后因赵孝成王改用赵括为将,被秦军打败。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奔魏大梁。后老死于楚)将攻秦,秦数(shuò朔,屡次)败赵军,赵军固璧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jiàn箭,间谍散布谣言)。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zhuàn赚,书本),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例句】:

汉·刘安等撰《淮南子·齐俗》:“今握一君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由胶柱而调瑟也。” 汉·扬雄《法言·先知》:“以往圣人之法治将来,譬犹胶柱而调瑟。” 唐·欧阳询等辑《艺文类聚》卷66引晋·鲁褒《钱神论》:“而子尚质,而子守实。无异于遗剑刻舡,胶柱调瑟。” 清·曹雪芹《红楼梦》51回:“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宋儒于理不可解者,皆臆断以为无是事,毋乃胶柱鼓瑟乎!”


连动 用胶将柱沾住,使瑟不能调节音调。比喻拘泥成规,不知变通。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宋儒于理不可解者,皆臆断以为无是事,毋乃~乎。”△贬义。多用于指处事拘泥固执,不灵活变通。→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泥古不化 ↔相机行事 随机应变 反经行权通权达变。也作“胶柱调瑟”。


【词语胶柱鼓瑟】  成语:胶柱鼓瑟汉语词典:胶柱鼓瑟

猜你喜欢

  • 金牛假道

    源见“五丁开道”。指秦惠王智探灭蜀之路。清 丘逢甲《叠韵答潘兰史送别》之二:“金牛假道愁窥蜀,石马传文诧共槽。”

  • 果车

    源见“潘安貌”。借指美貌情郎。清李渔《奈何天.密筹》:“踪迹类淫邪,向仇人炫果车,把雀屏当做天山射。”

  • 射天

    《史记.殷本纪》:“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史记.宋微子世家》:“君偃十一年,自立为王。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

  • 驷景

    源见“驷之过隙”。指短暂易逝的光阴。唐孟简《惜分阴》诗:“三冬劳聚学,驷景重兼金。刺骨情方励,偷光思益深。”【词语驷景】   汉语大词典:驷景

  • 攀轮

    同“攀车”。王闿运《哀江南赋》:“阳沉掩幕,雨泣攀轮。”【词语攀轮】   汉语大词典:攀轮

  • 摇尾涂中

    源见“曳尾泥涂”。喻自由自在地生活。晋葛洪《抱朴子.勤求》:“老子以长生久视为业,而庄周贵于摇尾涂中,不为被网之龟,被绣之牛。”见“曳尾涂中”。晋·葛洪《抱朴子·勤求》:“老子以长生久视为业,而庄周贵

  • 穷途悲

    同“穷途恸哭”。唐戴叔伦《行路难》诗:“淮阴不免恶少辱,阮生亦作穷途悲。”

  • 黄霸治郡

    《汉书.黄霸传》:“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前后八年,郡中愈治。是时凤皇神爵数集郡国,颍川尤多。天子以霸治行终长者,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乡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

  • 天鸡报晓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原为神话传说,后用以形容黎明时分的景况。南朝宋.谢灵运《于南山往北

  • 不枝不蔓

    见“不蔓不枝”。《卧闲草堂本儒林外史》:“王太太进门断无安然无事之理,然毕竟从何处写起,真是难以措笔,却于新妇礼节上生波,乃觉近情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