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萧曹

萧曹

辅佐刘邦创建汉朝基业的开国功臣萧何、曹参的合称。萧何(?-前193年)沛县(今属江苏)人。曾为沛县吏。末辅佐刘邦起义。起义军入咸阳,刘邦封汉王,任他为丞相。楚汉战争中,荐韩信为大将,并留守关中,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的作用。后封酂侯。定律令制度,协助高祖消灭韩信、陈豨、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曹参(?-前190)沛县(今属江苏)人。曾为沛县狱吏。秦末随刘邦起义,屡立战功。汉朝建立,封平阳侯。曾任齐相九年,并从刘邦击破陈豨、英布。在齐时采用盖公的黄老之术,百姓安定,称为贤相。后继萧何为汉惠帝丞相。《汉书·萧何曹参传·赞》说:“萧何、曹参在秦朝时不过是刀笔小吏,当时是碌碌平凡的人,并没有显示出特殊的志节。汉朝兴起,二人依赖刘邦勃兴的光耀,萧何凭着忠诚,谨慎地居守后方,曹参和韩信一起征战。天下安定之后,因百姓痛恨秦朝酷苛的法令,他们就顺应潮流,在政治上除旧布新。萧、曹二人同心协力,于是使汉初天下稳定下来。淮阴侯韩信、淮南王英布等被消灭,只有萧何、曹参拥有功名,地位在群臣之首。”后因以“萧曹”为典,用来咏功臣、将相。

【出典】:

汉书》卷39《萧何曹参传》2021、2022页:“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谨守管钥,参与韩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内。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

【例句】:

唐·李白《猛虎行》:“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唐·高适《自淇涉黄河中作十三首》之12:“若使学萧曹,功名当不朽。” 唐·杜甫《述古三首》其3:“岂唯高祖圣,功自萧曹来。”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5:“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唐·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休明值尧舜,勋业过萧曹。” 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舐笔和船欺贾马,赞功论道鄙萧曹。” 唐·罗邺《岁仗》:“可怜四海车书共,重见萧曹佐汉才。” 清·吴伟业《功臣庙》:“鹿走三山争楚汉,鸡鸣十庙失萧曹。”


【词语萧曹】   汉语词典:萧曹

猜你喜欢

  • 彤管贻

    谓恋爱时女方的赠物。《诗.邺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管:汉代郑玄笺:“彤管,笔赤管也。”或说是红色管状的初生之草。说:同“悦”。炜( ㄨㄟˇ wěi ):鲜明的样子

  • 鼎湖

    源见“乘龙出鼎湖”。指帝王崩逝。《周书.静帝纪》:“先皇晏驾,万国深鼎湖之痛。”亦借指帝王或帝王的葬地。《陈书.沈炯传》:“臣闻乔山难掩,鼎湖之灵可祠。”唐杜甫《行次昭陵》诗:“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 肥遁

    《周易.遁卦》:“上九,肥遁,无不利。”唐.孔颖达疏:“子夏传曰:‘肥,饶裕也。……上九最在外极,无应于内,心无疑顾,是遁之最优,故曰肥遁。”《周易》中以“肥遁”喻指隐居避世的处世态度最优。后人诗文中

  • 鸟喙意儿别

    汉代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已平吴,……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日:‘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

  • 伏枥

    枥:马棚。伏枥:马被放进马棚里喂养。李寻字子长,平陵(治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研究《尚书》,喜欢对发生的灾害或特异的自然现象(如水灾、山崩、地震、日月食等)进行评说。由大司马王根推荐,李寻得到汉哀帝的尊

  • 相如睨柱

    睨(nì泥):斜着眼睛看。此典指蔺(lìn躏)相如斜眼看着柱子,准备将自己的人头与玉璧一起在殿柱上撞个粉碎!后以此典比喻大义凛然,不畏强权的气概。当蔺相如献上玉璧,秦昭王没有给赵国城池来作交换之意,就

  • 左传癖

    《世说新语.术解》“王武子善解马性”一则后梁刘孝标注引晋裴启《语林》:“武子(晋王济字武子)性爱马,亦甚别之。故杜预(西晋大臣,字元凯,京兆杜陵人,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京兆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

  • 卧不安席,食不甘味

    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本指睡不安宁,饮食不辨滋味。形容心神不定,忧虑不安,或重任在肩,专注于一的情态。《旧唐书.李靖传》:“往者国家草创,太上

  • 虏马饮江水

    《宋书.臧质传》:“质答书(注:指答拓跋焘)曰:‘省示,具悉奸怀。尔自恃四脚(注:四角是幞头的别称,此当指皇帝所戴上曲式样者,即王冠之义),屡犯国疆。诸如此事,不可具说。王玄谟退于东,梁坦散于西,尔谓

  • 色目

    184 ① 唐代科举名词。宋代钱易《南部新书》卷丙:“大中以来,礼部放榜,岁取三、二人姓氏稀僻者,谓之色目人,亦谓之榜花。”大中:唐宣宗年号。【词语色目】   汉语大词典: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