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触山之力

触山之力

形容非凡的气力。南朝宋刘峻《辩命论》: “触山之力无以抗; 倒日之诚弗能感。” 参见:○天柱折


偏正 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比喻无穷的力量。南朝梁·刘峻《辨命论》:“~,无以抗;倒日之诚,弗能感。”△用于力量方面。


猜你喜欢

  • 天畏斯文坠

    《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自视为文化遗产(斯文)的代表,他在困厄中把自己的命运同天是否“丧斯

  • 鸡树

    《三国志.魏书.刘放传》注:三国魏时,中书监刘放与中书令孙资友好,二人久任要职,夏侯献与曹肇为此不满,他们见殿中有鸡栖树,便说,“此亦久矣,其能复几?”刘放和孙资皆为中书省官员,夏侯献与曹肇以殿中有鸡

  • 三十六郡

    秦消灭六国,完成统一,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分全境为三十六郡。《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裴骃《集解》并列举了这“三十六郡”之名。【词语三十六郡】  成语:三十六郡

  • 颠旭

    《新唐书.张旭传》载:唐代书法家张旭嗜酒,每大醉狂走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世呼“张颠”。后因以“颠旭”称张旭。明王世贞《祝京兆法书歌》:“人云颠旭亦尔尔,毋乃大令更其名。”【词语颠旭】

  • 妄自菲薄

    自己过分地看轻自己。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偏正 随便地过分地轻视自己。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

  • 湘君竹

    同“湘妃竹”。明袁袠《自柳至平乐道中书事》诗:“屋覆湘君竹,山开蜀帝花。”【词语湘君竹】   汉语大词典:湘君竹

  • 处处闻啼鸟

    见〔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奋臂

    举起手臂表示振奋激昂。《史记.秦始皇本纪》:“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词语奋臂】   汉语大词典:奋臂

  •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睡觉不安于枕席,吃饭觉不出香甜。因以形容心中有事,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九十七回:“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见“寝食

  • 耳染目濡

    同“耳濡目染”。《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只因安享富贵的久了,后边生出来的儿孙,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见“耳濡目染”。《醒世姻缘传》27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