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讳莫如深

讳莫如深

比喻把事物隐瞒得很深。公元前662年,鲁庄公病重。按照他的意愿是想让他的儿子公子般继承君位。而其二弟叔牙却极力主张鲁庄公传其庶兄庆父。庄公的第三个弟弟季友见叔牙怀有异图,便以庄公之命将叔牙赐死,并在庄公死后拥立公子般即位。而庆父因为自己未当上国君便和庄公夫人哀姜串通起来杀死公子般,另立哀姜妹妹叔姜生的儿子公子启方为君,是为鲁闵公。大概是为国内贵族所不容,或是为了向霸主齐桓公解释这次废立的合理性并为自己篡夺鲁国政权作准备,政变发生后,庆父还专门去了齐国一趟。对于庆父赴齐一事,《春秋》记为“公子庆父如齐。”《谷梁传》在解释这段文字时说:《春秋》所以用“如”而不用“奔”字,是一种隐讳曲笔。所以如此,是因为庆父罪行太严重了,必须深深地加以隐讳。

【出典】:

《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例句】:

清·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国则讳莫如深,枢府举动,真相不知。”


述补 讳,隐讳。深,深重。忌讳说出的深重大事。原指事关重大,不宜透露风声,只好隐瞒。后指把信息藏得紧紧的,不透露一点风声。语出《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杨士勋疏:“深,谓君弑、贼奔之深重。以其深重,则为之隐讳。”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国则~,枢府举动,真相不知。”△用于形容人的待事态度。→秘而不宣 ↔开门见山 和盘托出


解释讳:隐瞒。深:指事件重大。本指必须把这事隐瞒起来不说。后多用来指把事情瞒得很紧,不肯走漏一点消息。

出处《穀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庆父是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桓公之子,鲁庄公庶兄。庄公即位后,庆父专权。庄公死后无嫡子,有人推荐由庆父继位,但最终由子般继位。子般在位不满两个月,就被庆父派人杀掉,重新立子开为君,即为鲁闵公。闵公二年,庆父打算废掉闵公自立为君,就又派人杀掉闵公。这一下惹怒了鲁国民众,大家群起反对庆父,打算攻杀他。庆父害怕了,就逃到了莒地。后来莒人接受鲁国人的钱财贿赂,把庆父送回了鲁国。庆父请求鲁国赦免自己的罪过,没有获得允许,于是自缢而死。

庆父逃到齐国莒地的事情,《春秋》上记为:“公子庆父如齐。”“如”是动词,“到、往”的意思。《穀梁传》解释说,庆父明明是逃亡到了莒,为何不用表示逃亡的“奔”而用“如”呢?是因为庆父接连杀掉了两个国君,没有什么罪过比这更大,提起来都让人心痛,只好替他加以隐讳。

近义守口如瓶

反义直言不讳

例句

不知什么缘故,他对那件事总是讳莫如深。


【词语讳莫如深】  成语:讳莫如深汉语词典:讳莫如深

猜你喜欢

  • 一叶落知天下秋

    见一片黄叶从树上飘落就知道世上节令已进入秋季。 表示观察事物的变化当从几微处入手。语出宋.唐庚《文录》:“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按:“一叶落知天下秋”一语虽出自唐庚《文录》,然其意实本

  • 轲亲教子

    源见“孟母择邻”、“孟母断机”。指良好的母教。明 邵璨《香囊记.讲学》:“幼习文章,曾佩轲亲教子方。”

  • 蔽芾

    源见“召公棠”。《甘棠》诗三章,首句皆为“蔽芾甘棠”。后因以“蔽芾”颂扬官吏政绩卓著。唐刘长卿《奉和赵给事使君》:“庭顾婆娑老,邦传蔽芾新。”【词语蔽芾】   汉语大词典:蔽芾

  • 白马望吴门

    同“白马之望”。明袁宏道《出燕别大哥三哥》诗:“白马望吴门,惨淡无边际。”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老子哲学上的一个中心观念。指一切存在的根源,这个形而上的实存之道,是超越时空,永恒不变,不可言说的。常:恒。 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名”,不是永恒的“名”。语

  • 天矫

    舒展屈折的意思,也作“夭桥”。《文选.郭璞.江赋》:“吸翠霞而夭矫。”李善注:“夭矫,自得之貌。”人在疲倦时,频伸则感觉快适,与自得之义略同。

  • 分茅列土

    《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颖达疏引汉蔡邕《独断》:“天子大社,以五色土为坛。皇子封为王者,授之大社之土,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使之归国以立社,谓之茅社。”《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陵谓足下当

  • 去太去甚

    同“去泰去甚”。太,通“泰”。唐刘知幾《史通.世家》:“梁主敕撰《通史》,定为吴 蜀世家,持彼僭君,比诸列国,去太去甚,其得折中之规乎!”【词语去太去甚】  成语:去太去甚汉语大词典:去太去甚

  • 讲花

    源见“天花乱坠”。形容佛家说法高妙。宋陆佃《赠慈觉大师》诗:“讲花天散坠,醉草客争收。”【词语讲花】   汉语大词典:讲花

  • 冯长乐

    源见“长乐老”。指不顾名节长保官位之人。清方文《题露筋祠碑上》诗:“往来多少冯长乐,试使看碑作底情?”【词语冯长乐】   汉语大词典:冯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