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诚悬笔谏

诚悬笔谏

诚悬,唐柳公权之字。柳公权借谈书法向皇帝进谏。后以此典赞誉刚正不阿,直言善谏。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著名书法家。历仕穆、敬、文、武、宣诸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公权学识渊博,淹贯诗、书、春秋、国语诸经,而尤以书法著称。他初学王羲之,后遍阅近代笔法,受益于欧阳询、颜真卿,而又别出新意,自成一家。其书法结构严紧,险中生态,枯润纤秾,掩映相发,笔力瘦劲,方圆并妙,体势劲媚。当时大臣家的碑志,非出自他的手笔,其子孙就会被视为不孝。一些国家进贡的使臣,也另外拿出钱财购求他的笔墨。他与颜真卿并称“颜柳”,并有“颜筋柳骨”之谓。公权生性刚正,直言善谏,不计较个人得失。一次,唐穆宗向其请教书法。他回答说:“心要正笔才能正,笔正才算得上书法。”当时穆宗荒滛奢侈,因而他故意这样讲。穆宗也明白公权是在借书法为进谏。

【出典】:

新唐书》卷163《柳公权传》5029页:“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例句】:

宋·苏轼《苏轼诗集》卷11《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二首》之二:“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词语诚悬笔谏】  成语:诚悬笔谏汉语词典:诚悬笔谏

猜你喜欢

  •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见〔人心不同,如其面焉〕。其他 人的思想情感就好像人的面孔各不相同。语本《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三国志·蜀书·蒋琬传》:“~;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

  • 称逝矣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

  • 橘千头

    同“千头木奴”。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词:“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 妆台玉镜

    源见“镜台自献”。指订婚聘礼。明张四维《双烈记.就婚》:“谁道有妆台玉镜,孔雀金屏,始见嫦娥面。”

  • 青牛度关

    指老子骑着青牛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后以此典指有道之人隐遁;或指有道之人降临,祥瑞来临。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丹),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之史官,是道家学派创始

  • 韦郎

    源见“玉箫旧约”。泛指情郎。清庄棫《蝶恋花》词:“百丈游丝牵别院,行到门前,忽见韦郎面。”

  • 李侯架

    源见“邺侯书”。指书架。清毛奇龄《饮祁中丞东书楼观祁五理孙藏画书事》诗:“楼头遍插李侯架,玉轴金签满前絓。”

  • 人众胜天

    指申包胥对伍员(即伍子胥)说:人多可以胜过天意。后以此典指人可以凭自己的知慧和群众的力量战胜自然。申包胥,申氏,名包胥(一作勃苏),也叫棼冒勃苏。他是春秋时楚国贵族,楚君蚡冒的后代,又称王孙包胥。他和

  • 卖刀买犊

    同“卖剑买牛”。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诗:“三川顿使气象清,卖刀买犊消忧患。”《儿女英雄传》二一回:“你大家便卖了战马,买头牛儿;丢下兵器,拿把锄儿,学那古人‘卖刀买犊’的故事,岂不是绿林中一段佳话

  • 题桥柱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载:汉司马相如初离蜀赴长安,曾于成都城北升仙桥题句于桥柱,自述致身通显之志,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太平御览》卷七三、《艺文类聚》卷六三引此,桥名作“升迁”。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