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强硬固执;自用,靠主观想象行事。刚愎自用,表示傲慢成性,听不进不同意见。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师伐郑,与之订城下之盟。不久之后,晋国以荀林父为将,率军救郑。闻知楚、郑两国已结盟,荀林父就想率军
同“骑驴索句”。余寿颐《金缕曲》词:“风雪板桥路,曾记得寻诗驴背,烟横古渡。”
源见“叱石为羊”。表现道家的出世思想。清毛奇龄《题松岩抚琴图》诗:“醉向金华驱石羊,闲从海上看云鹤。”
同“绣衣持斧”。元 萨都剌《上内台治书阿鲁图立先茔石》诗:“獬豸峨冠侍紫皇,绣衣玉斧破炎荒。”
元.陶宗仪《辍耕录》:“曹操疑冢七十二,在漳河上。”魏曹操死后,怕人掘其墓,故作疑冢七十二。后因以咏墓地,或指曹操墓地。清.计东《邺城吊谢茂秦山人》:“生欲移家辞白雪,殁随疑冢对青枫。”清.陆次云《疑
《汉书.扬雄传上》:“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函夏,函诸夏也。”后以“函夏”指全国。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城南龙华寺》:“寒暑攸叶,日月载融,帝世光宅,函夏同风。”【词
源见“不为五斗米折腰”。指屈身从宦,忍辱事人。清程先贞《还山春事》诗:“束带折腰兴已乖,陶家五柳足开怀。”
宋.庞元英《谈薮》:“王公衮祖墓为守墓人所掘,事发,守墓人被官府处以杖刑,又往王家认罪,王以酒相待,即拔剑斩之。公衮性甚和,平居常若嬉笑,人谓之笑面虎。”原指平日和善而处事严厉的人,今多称外貌和善而心
明知道不是好伙伴,但在紧急的情况下暂且跟随他去。 表示对人对事并不满意,但在急遽无奈中还是做了妥协和让步。语出《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两口儿且是说得着。正是: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明.许自
《新唐书.裴度传》载:度为宪宗宰相,平定藩镇叛乱有功,晚年因宦官专权,退居洛阳,在城南午桥建别墅,筑有暖馆凉台,名绿野堂,尝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作诗酒之会,不再过问时事。后因用“绿野堂”喻称官吏致仕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