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贾谊上书

贾谊上书

汉书.贾谊传赞》:“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

汉初文士贾谊爱国忧时,曾多次上书建议治国大纲,得到汉文帝赞许,并采纳其中一部分。后遂用为向朝廷献策之典。

唐.牟融《寄示平友人》诗:“贾谊上书曾伏阙,仲舒陈策欲匡时。”


【典源】《汉书·贾谊传》:“是时,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儗,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今译】 汉文帝时,汉家天下草创初定,北方匈奴强盗,屡犯边界,朝廷制度不健全,各诸侯王超过规定,自比天子,扩大地盘,淮南王、济北王都因谋反被杀。贾谊几次上疏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想有所匡正建树。其中大要是说“臣观察时势,可以为之痛哭的有一,可以为之流涕的有二,可以为之长叹的有六,其它不合理而有害的,就难以遍举了。”疏中主要讲了分封诸侯及对匈奴政策的各种问题,陈述了自己的意见。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忧国忧民,内心悲愤; 或指向君王上书陈事。

【典形】 长沙痛哭书、汉庭哭、贾傅书、贾生哭、贾生书、贾谊哭、贾谊上书、太傅涕空挥、痛哭书、贾生泪、贾生垂涕。

【示例】

〔长沙痛哭书〕 清·陈叶筠《寄许子逊》:“偶过燕市悲歌地,曾上长沙痛哭书。”

〔汉庭哭〕 唐·杜甫《建都》:“永负汉庭哭,遥怜湘水魂。”

〔贾傅书〕 明·陈子龙《会葬夏瑗公》:“惊涛不尽鸱夷血,痛哭空留贾傅书。”

〔贾生哭〕 唐·杨炯《广溪峡》:“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贾谊哭〕宋·苏轼《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诗》:“莫嫌冯唐老,终胜贾谊哭。”

〔贾谊上书〕唐·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太傅涕空挥〕 清·赵执信《饮改之斋中观其近笔》:“策安太傅涕空挥,引罪舍人言屡讼。”

〔痛哭书〕 明 · 陈子龙《都下杂感》:“眼中不见悲歌士,怀里空悬痛哭书。”


猜你喜欢

  • 若大旱之望云霓

    云霓:指乌云和虹霓。天上出现乌云和虹霓,是下雨的先兆。 好像久旱盼望乌云和虹霓一样。 形容盼望的心情殷切。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九:“然

  • 出震

    《易.说卦》:“帝出乎震。”八卦中震卦位应东方,谓帝出万物于震。后因以“出震”指帝王登基。南朝 陈徐陵《劝进梁元帝表》:“伏惟陛下出震等于勋 华,鸣谦同于旦 奭。握图秉钺,将在御天;玉胜珠衡,先彰元后

  • 鹣蟨

    《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鹣鹣。西方有比肩兽焉,与邛邛岠虚比,为邛邛岠虚啮甘草。即有难,邛邛岠虚负而走。其名谓之蟨。”《尔雅.释地》中有借鹣鸟和蟨兽来形容形影不离、相依相伴之情

  • 辇毂下

    辇毂(niǎn gǔ捻古):皇帝的车驾。后引申为天子所居的京都。此典出于司马迁语。司马迁(前145-?),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史学家。元封三年(前108年)继其父司马谈任太史令。

  • 梁园

    《史记.梁孝王世家》:“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西汉梁孝王是窦太后的少子,孝景皇帝的弟弟,

  • 平地风波

    唐刘禹锡《竹枝词》:“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后以“平地风波”指突然发生的纠纷和事故。清黄遵宪《寓章园养疴》诗:“平地风波听受惯,频年哀乐事心违。”偏正 平地上起风浪。指无缘无故地突然发生纠

  • 秦关百二

    源见“百二山河”。形容古秦地关塞险要坚固。唐杜甫《诸将》诗之三:“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词语秦关百二】  成语:秦关百二汉语大词典:秦关百二

  • 十目十手

    即“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形容一个人一举一动,所作所为,都不能离开人们耳目的监察,应该谨慎。《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词语十目十手】  成语:十目十手汉语大词典:十目十手

  • 土骨堆

    《礼记.檀弓下》:“延陵季子使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赢博之间,……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古人以坟为土中埋枯骨,故以“土骨堆”为坟墓的别称。唐.韩愈《饮城南道边古墓上逢中丞过赠礼部卫员外少

  • 申冤长平

    源见“秦狱气”。盼冤狱得消。唐沈佺期《狱中闻驾幸长安》诗之一:“扈从由来是方朔,为申冤气在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