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邓攸无子

邓攸无子

晋书.邓攸传》载:邓攸,字伯道,西晋 永嘉末年,因避石勒兵乱逃难到江南。南逃时,步行,担其儿及侄儿。途中屡遇险,度难两全,乃弃去儿子,保全了侄儿,后竟无嗣。东晋时,官至尚书右仆射。后以“邓攸无子”谓无子嗣。唐元稹《三遣悲怀》诗之三:“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典源】 《晋书·良吏列传·邓攸传》:“石勒过泅水,(邓)攸乃斫坏车,以牛马负妻子而逃。又遇贼,掠其牛马,步走,担其儿及其弟子绥。度不能两全,乃谓其妻曰:‘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绝,止应自弃我儿耳·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妻泣而从之,乃弃之。攸弃子之后,妻不复孕。过江,纳妾,甚宠之,讯其家属,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攸素有德行,闻之感恨,遂不复畜妾,卒以无嗣。时人义而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

【今译】 晋代邓攸字伯道,曾被裹于石勒乱军中,后携妻与子而逃,遇强盗抢去牛马,步行担着其子及弟弟的儿子,考虑无力两全,与妻子商量弃去己子而带弟弟之子继续逃亡。以后妻子不再生育,纳一妾又是自己甥女,因而再不纳妾,终于无子,当时人都为他感叹,说:“老天没有眼,使邓伯道没有儿子。”

【释义】 后以此典指无子或子亡。

【典形】 伯道伤无嗣、伯道无儿、邓攸无子、孤单同伯道、哭邓攸、无儿悲邓攸、无儿老邓攸、邓家无子、邓攸身、伯道暮年、伯道子孙无。

【示例】

〔伯道伤无嗣〕 清·黄景仁《思旧篇》:“一生伯道伤无嗣,四壁相如尚有妻。”

〔伯道无儿〕 唐·杜牧《重到襄阳哭亡友》:“故人坟树立秋风,伯道无儿迹更空。”

〔邓攸无子〕 唐·元稹《遣悲怀》:“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孤单同伯道〕 唐·白居易《阿崔》:“孤单同伯道,迟暮过商瞿。”

〔哭邓攸〕 清·王紫绶《哭师》:“凭将夫子呼杨震,不见藐孤哭邓攸。”

〔无儿悲邓攸〕 唐 ·元稹 《阳城驿》:“有鸟哭杨震,无儿悲邓攸。”


【词语邓攸无子】  成语:邓攸无子汉语词典:邓攸无子

猜你喜欢

  • 时宪

    《书.说命中》:“惟天聪明,惟圣时宪。”谓以天为法建立法制。后因以“时宪”称当时教令。《艺文类聚》卷三六引晋潘岳《许由颂》:“通于时宪,顷匡不盈。”【词语时宪】   汉语大词典:时宪

  • 长铗无鱼

    同“长铗怨”。顾余《皋言以五十述怀见示即以奉酬》诗之四:“短衣射虎君何壮,长铗无鱼我尚淹。”

  • 爱惜羽毛

    明.李贽《初谭集.父子回》:“陛下爱其骨肉,臣敢惜其羽毛。”此典故以羽毛比喻人的声誉。“爱惜羽毛”亦作“自惜羽毛”,即指惜己声誉。近人章炳麟在其《答某书》中写道:“苟其人自惜羽毛,又知东人非始终可保,

  • 蓝田出玉

    同“蓝田生玉”。《宋书.谢庄传》:“太祖见(谢庄)而异之,谓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曰:‘蓝田出玉,岂虚也哉?’”见“蓝田生玉”。《宋书·谢庄传》:“(庄)及长,韶令美容仪。太祖见而异之,谓尚书仆

  • 日有食之

    食:通“蚀”。 太阳有阴影侵蚀,即日食。 这是古代称“日食”的习惯语。语出《诗.小稚.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春秋经.隐公三年》:“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礼记

  • 作则

    《礼记.哀公问》:“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动则民作则。”郑玄注:“君之行虽过,民犹以为法。”本谓统治者的言行为百姓所效法。后指做榜样。宋曾巩《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制》:“以称朕所以作则垂法,始今行后之

  • 舌在口

    同“舌存”。宋张九成《和施彦执怀姚进道叶先觉韵》:“区区竟何在,尚夸舌在口。”

  • 莱子承欢

    同“老莱娱亲”。清 虞名《指南公.举义》:“悲温生绝裾不犹,惭莱子承欢弗久。”

  • 俾昼作夜

    俾:使。 意谓把白天当作黑夜睡觉,而夜间则寻欢作乐。 常指生活荒淫。语出《诗.大雅.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北齐书.帝纪.总论》:“后主以人从欲,损物益己,雕墙峻宇,甘酒嗜音,鄽肆遍于宫园

  • 蔽月羞花

    即“闭月羞花”。旧时形容妇人容貌美丽叫蔽月羞花。“蔽月”见《文选.曹子建.洛神贼》:“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羞花”见李白《西施》诗:“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也有合称“闭月羞花”的。《西厢记》第一